索 引 号: 755148572/2019-14774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区经信局 发文日期: 2017-03-11 12:26
效力状态: 有效 文   号:
名   称: 区经信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和十三五计划 发布日期: 2017-03-11 12:26

区经信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和十三五计划

更新时间:2022-12-02 15:41 发布时间:2017-03-11 12:26

 

 

“十二五”以来,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经信局紧紧围绕推进化工企业搬迁改造、发展工业服务业、建设现代商贸强区等重点工作,积极应对挑战,主动破解难题,认真履行职责,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区绩效管理立功单位,2013年度被评为全区“六五”普法先进单位,2014年度被评为全市商务工作立功单位。现将五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五年来工作成绩

(一)企业搬迁率先完成,修复改造有序推进。

1、全面圆满完成化工企业搬迁,推动古田地区彻底告别化工时代。

99家化工企业全面停产搬迁,其中84家租赁型化工企业全部关停迁转;15家有土地化工企业中,4家分别被中央商务区、地铁集团、中原印务收购,2家转产,1家自行外迁,8家由政府收储的企业分别迁往化工新区、东西湖、沌口、阳新、应城、潜江等地,发展前景良好。安置企业职工4万余人、拆迁居民2112户,户均居住面积由原来30平方米增加到70平方米,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搬迁过程实现“零安全事故、零越级非访”。作为硚口“三件大事”之一的化工企业搬迁全面完成。

2、围绕全区产业转型总体发展方向和汉江湾古田生态新城总体规划,推动“老古田”迈向“汉江湾”新时代

重点立足1135片腾退土地资源,坚持以新理念、新思路抓收储、促修复、编规划、搞建设,积极推动区域功能优化和产业创新。创造性推动拆迁区域插花地带的集体土地与周边城中村的国有土地等面积、等价值置换,实现了搬迁启动片的成片成块开发。利用区级平台融38亿元推进收储,大力落实国家城区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扶持资金9300万元,积极争取市级层面税收、供地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推动土地收储成功破题委托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等业内翘楚,对搬迁腾退地块开展场地环境调查、风险评估,编制修复技术方案,积极组织专家论证,对修复质量要求精益求精、不留后患。积极争取国家土壤修复专项资金扶持,创造性地采取EPC模式实施公开招标对污染区域道路、园林绿化和土壤修复工程实施整体打包、统筹推进按照国家中心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发展定位,坚持规划先行,编制古田滨水生态新城综合规划,策划提出“汉江湾”发展概念,编制1135片综合建设规划,完成国际教育园初步设计方案和“一纵两横”道路建设前期工作,实施园林绿化一期工程。

(二)产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创新步伐不断加快。

1、加强分类指导,引导以总部企业为特征的工业服务业加速集聚

引导搬迁企业拓展发展空间,助力企业扩张做大做强15家有土地化工企业中,4家分别被中央商务区、地铁集团、中原印务收购,2家转产,1家自行外迁,8家由政府收储的企业分别迁往化工新区、东西湖、沌口、阳新、应城、潜江等地,发展前景良好。力诺、有机项目入驻化工新区后, 企业用地扩大6倍、年产值增长数十倍,因为与武汉80万吨乙烯生产基地仅一墙之隔,产品无需包装运输,直接通过管道输送,成为“大乙烯”项目靠得住的“小伙伴”。无机盐新厂全部投产后,产能增长近10倍。远大医药生产环节外迁至沌口、阳新等地,成为当地税收大户。留驻和新引入总部企业,加速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全面升级。根据企业特点和意愿,积极协调市、区相关部门,为企业总部建设用地、规划咨询、手续办理和项目建设开辟“绿色通道”,想方设法保留企业行政、人事、结算、销售等高附加值环节,进而留住企业总部骨干税源。截至目前,以远大制药、二电线为代表的传统企业总部均已成功留驻硚口,远大制药税收突破亿元大关,实现由生产型向总部型的转变。引进总部企业20家,航天电子创新中心已意向签约入驻。 2015年工业增加值,位列全市中心城区第三位。

2、加强规划引导,引领现代商贸产业合理布局与优化创新。

产业发展思路由无序的项目导向,转变为到有序的规划导向。近年来,我们相继开展家居建材产业、现代商贸业调研工作,形成《打造汉西家居生活体验中心》、《现代商贸业发展行动方案》等一系列调研成果,展示了硚口商贸业的新愿景,引发了企业的共鸣,不少企业主动与我们联系洽谈新的商业项目,商贸业发展新的热潮正在形成。产业总量由主要依靠中百等大企业支撑,转变为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一齐发力。“十二五”期末,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0亿元,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衡量商贸业发展的三个主要指标均较“十一五”期末实现翻番,规模总量稳居全市第二。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过百亿元企业实现零的突破,中百集团社零额达到350亿元,位居全市零售企业第二位,年均增幅达到10%以上,龙头企业的支撑地位依然不可动摇。同时,省石油、国美等一批骨干企业也保持了较高的增幅,社零额过亿元企业从15家增加到30家,实现了翻番,新增“小进限”企业达到62户。产业布局由传统的东贸西工,逐步转变为商贸业在东、中、西齐头并进,形成差异化的功能板块。截至2015年底,硚口批建商业建面为209万平方米,在建或拟建商业建面841平方米,均排名中心城区第一。共引进投资30亿元以上的重大商贸业项目10余个,香港恒隆集团、香港新世界集团、上海复星集团在硚口的投资项目都超过百亿元,瑞典宜家、香港恒隆、沃尔玛山姆店都是首次在中部地区布点而且是中部唯一布点的项目,竹叶海、古田、汉西以及汉正街等商圈的定位、功能和业态逐步显现。产业业态由单一的传统市场为主,转变为多业态共同发展。借助三件大事的深入推进,全区关闭中低端市场43家,规范提升专业商城48家,市场面积由200万方减少50余万方,结构实现优化。大型现代化商业综合体实现重大突破,宜家荟聚、凯德武胜、南国西汇等项目相继建成开业,总建筑面积约53万平方米,仅次于江汉和武昌。引进连锁商贸企业30余家,星汇维港和邻里中心MALL的社区商业中心特征日益明显。以汉正街、西汉正街等为代表的传统商贸,加速向业态多元、功能齐全、网上网下结合的现代商贸转型,翠园礼、壹纽扣等一批专业平台电商不断涌现。全国首批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加快建设,集聚电商企业超过400家,酒仙网销售突破亿元大关。产业转型由简单的投资扩张型驱动,转变政府推动、企业主导的创新型驱动。从龙头企业来看,中百率先开展“互联网+零售业”实践,与京东合作试点“中百京东到家”项目,是京东在二线城市的首次尝试;与日本罗森技术合作建设的中百罗森便利店提供300个品种的鲜食和高档商品,最高单位面积销售额由100元增长到400多元,坪效翻了四倍多。在集团门店减少近100家的情况下,整体营业收入仍然保持了平稳增长。从新建成的项目来看,引进独立法人性质总部企业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宜家荟聚300家经营户中,独立法人已超过30家,营业面积超过总面积的90%,其中总公司性质的经营户有51户。中百便利店有限公司总部落户硚口,计划三年内在全市开店500家,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从在建项目来看,复地汉正街广场是复星集团主打蜂巢城市开发理念、进驻武汉投资的首个项目;红星美凯龙世博家居广场是全国首家360度全业态家居MALL葛洲坝南大天地是武汉市首个定制商业休闲街区;盛惠邻MALL代表武汉争创全省首批社区商业示范项目。从传统市场来看,南国大武汉通过腾退现有商户建设家装创意设计为主题的特色街区,全市首个家装VR体验馆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供销建材城摒弃传统的单一卖场经营模式,通过“总部+品牌旗舰店”模式进行招商,引进乐家等三大品牌旗舰店及其总部。

(三)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营造精准服务政务环境

1、坚持上下联动,建立健全服务企业工作机制。

加强服务企业工作的组织协调,先后建立并完善《硚口区领导对口联系企业工作制度》等制度。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牵头建立了服务企业每月调度会制度,定期听取并汇总各单位工作情况,及时进行分析和督办,为深入推进服务企业工作常态化提供制度保障。四大家领导以及36个部门(街道)深入1557家(次)企业,召开企业对话会、座谈会、协调会30场,参会企业800家(次),共收集整理问题900余个,涉及交通、城管、市政建设、财政及税收扶持、用工、融资、教育培训、社保医疗保障等方面的重难点问题500余个。目前所有问题已进行了协调解决、答复或宣传解释,企业满意率超过95%

2、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推进服务企业工作举措

对龙头企业,以支持转型和落实政策为主。及时提供京东公司有意进入武汉的信息,促成湖北地区最大商超集团中百控股集团入驻京东O2O平台,成为北上广深之外,二线城市的首个京东到家项目。指导远大、新华印务获批全国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称号,新华印务获批全国两化融合试点企业。对发展势头较好的中小企业及创业基地,以宣传政策、争取扶持资金为主累计争取各类扶持资金累计达4.99亿元,在全市七个中心城区中名列前茅。共组织策划融资活动30场,累计完成融资17.24亿元,受益企业达510余家次,有效地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累计培育市级创业基地2个、区级创业基地8个、大学生创业基地2个,新增创业基地面积12万平方米,实现新增就业人数77044人,新增小微企业8946家。

3、坚持横向互动,形成服务企业的合力。

协调并组织财政、税务、工商、房产等部门以及街道一起,探索建立联合现场办公制度,集中解决企业的困难。指导街道对每一个项目采取专人驻点指导注册,职能部门定期集中办理证照,为企业和经营户提供了便利。仅20158月,为保障红星美凯龙的顺利开业,我们组织的现场办公会就达3次,现场解决或上报区领导协调解决企业提出的四大类共8个问题,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开业。

4、坚持围绕中心,做好综合协调和服务保障。

克服改制成本不足、社会保险欠费严重、金融债务负担较大、职工期望值较高等困难,通过努力,全区未改制企业由40家减少到7家;继续对已改制企业实行“回头看”,逐户检查33家改制后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事项的落实情况,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研究确定武汉新华锅炉厂等3家企业改制路径及资金渠道,指导企业做好制定企业改制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等企业改制前期准备工作,申请借款967.56万元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保证了换届期间企业基本稳定和企业改制工作的有序进行。做好力诺双虎、远大医药等1135片化工企业厂房安全拆除,凯德西城建设开工保障,1135EPC项目施工水、电、气设施管网审批及安装,英特宜家购物中心自来水管网建设、世界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保电、家安小区居民“一户一表”等事项的协调,保障了1135片化工企业搬迁、全区重点项目开工、开业和重大活动的顺利开展。此外,我局酒类流通备案和再生资源管理工作也取得新的成绩,走在全市前列。

二、、未来五年工作计划

1、趁势而上,努力拓展硚口西部发展新空间。

做好硚口西部地区城市功能的全面提升和人居环境的全面更新,努力将1135片打造成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绿色示范区,真正成为引领汉江湾发展的核心区。

高水平落实规划,努力彰显核心引领功能。按照全区“十三五”规划要求,根据汉江湾古田生态新城核心区规划要求,进一步深化细化1135片总体发展思路和具体实施方案。结合老工业区底蕴和现代商贸强区特色,充分整合和对接1135片及汉江湾周边区域地块,全面加快汉江湾古田生态新城开发建设步伐,为硚口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高效率修复环境,全力拓展古田发展空间。根据搬迁遗留场地污染调查情况,依照修复实施方案以及环境影响评估的指导,依法依规切实落实各环节标准程序。做实EPC整体打包模式,在专家引领下科学修复有污染土地,高标准满足开发建设、生态宜居标准,使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成为落实环保理念的标杆。

高品质实施项目,聚力培育产业新增动能。狠抓项目统筹推进,推动后续各期地块高品质招商、开发和建设,充分发挥凯德商用、招商国际等高档楼宇资源优势,加速集聚以海尔、航天、苏宁为龙头的总部企业集群,构筑硚口经济发展的新动能。突出发展以总部为特征的工业服务业,继续推进企业总部扎根落地。积极引进前沿创新技术项目,扶持培育龙头创新企业,有力支撑“汉江湾·云谷”开发建设。

高标准完善配套,倾力营造宜居宜业氛围。加大民生投入,改善城市形象,完善社会服务,继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园林绿化配套,建设具有区域带动性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国际学校,完善周边医疗养老服务设施,优化区域公共服务供给结构,让老区新城的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二是立足创新,努力打造产业转型新发展。

力争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社会商品销售额跃居全市第一;引导90%以上的大中型商贸企业“触网”,支持骨干商贸企业设立跨境电商专1知名电商在我区开设互联网云店3家以上、微店100家以上,新引进商业综合体项目力争推广品牌联营模式,新建小区都配套建成一个单体的社区商业中心;家居建材和家电零售两大行业的龙头企业总部90%以上汇聚硚口,培育23个交易额超100亿元的专业市场。

优化商业格局,加快打造主力商圈。立足现有的恒隆广场、宜家等中部唯一大项目,差异化打造四大商圈,增强区域产业集聚能力,人口吸纳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在竹叶海地区,突出生态、绿色的特点,重点引进开发高档写字楼、酒店餐饮和精品楼盘,增加一批园林小景,形成由大型购物中心、五星级酒店、生态公园、5A甲级写字楼等组成的生态商业区。在古田地区,突出消费理念的转变,合理布局引进创意街区、工业遗产体验区和配套公共设施,引导消费者从购买有形商品转为体验生活享受,打造“现代风貌,硚口文化”的人文旅游示范区、体育休闲体验区和高尚生活居住区。在汉西地区,突出专业市场聚集的特点,推进产业项目融合发展、品牌要素高度集聚、管理服务全面升级,凸显品质、优化功能、完善配套,整体提升汉西地区的服务能级和经济贡献,努力打造汉西家居生活体验中心。在汉正街地区,突出商旅结合,整体规划集中开发一批地标式的超高层商务楼宇,加快引进一批会展、信息、金融、中介等新兴产业,贯通武广、汉正两大商圈,充分利用两江交汇的自然景观,建设亲水平台,开展江滩整治,完善旅游设施,打造高端商贸中心,并与南岸嘴、龟山、琴台、跨江索道共同构建环江旅游走廊。

拥抱“互联网+”,积极鼓励商业模式创新。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商贸业结合,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带动产业壮大。加快信息技术在商贸企业中的普及和应用,引导传统零售业、餐饮服务业企业开发微信订阅号或专业网站,支持有条件的大型卖场开发移动APP开展跨境交易、移动支付等应用,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大力发展全渠道零售商业模式。重点支持苹果、天猫、XBOX等知名品牌在商业综合体中开辟“互联网+”体验消费专区,打造体验式购物、个性化消费新模式。大力推广中百—京东到家O2O合作模式,鼓励本土零售业龙头企业与互联网知名企业强强联手,实现网上电子商务与线下零售商品、服务完美对接。探索推广O2M全零售。支持国美、工贸与阿里巴巴等企业合作开发大数据平台,优化供应链管理,实现采购、物流网络、售后服务网络、会员、SAP信息系统等环节资源共享,利用客户在线大数据分析进行精准化营销,形成线上线下无差别体验、互为销售平台的融合发展。

加强载体建设,大力引导商贸企业总部聚集。坚持筑巢与引凤并举,一方面加大优质载体的供应,确保引进企业有地方落户。重点做好汉江沿线、主干道沿线、轨道沿线的地块的产业规划、土地储备计划,特别是对武胜路、宝丰路、宗关、古田四路、古田二路等一些重要节点,严格控制一般性、小规模、纯住宅的开发,打造一批地标式的、能够支撑产业发展的高端写字楼群。另一方面,根据各街的实际,积极引导不同类型的企业总部聚集。在古田地区,支持航天电工、苏宁云商等有实力的企业自建总部楼宇,协同都市产业公司对新工厂等具备条件老厂区进行升级改造,建设研发中心及个性化总部楼宇。在汉西地区,围绕家居建材企业在汉西地区设立的旗舰店、形象店、体验店,追溯背后的实力经销商,大力吸引有独立核算资格的总部企业落户。在宝丰地区,依托时代新世界、汉西建材片、葛洲坝、星汇维港等项目开发,大力发展金融、保险、证券、法律、财会、咨询、策划、研发等高端服务业,加快总部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建设区域性商贸总部的高地。

加强管理和引导,持续促进专业市场转型升级增效。专业市场众多既是硚口的区情,也是商贸业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必须加强专业市场和商业综合体的“二次创业”“二次招商”。推进市场提档升级,鼓励品牌服饰大楼、第一大道、南国大家装、香江家居等基础较好的卖场,借助高科技手段增强信息发布、创意展示、情境体验、文化融入等配套服务功能,促进传统市场向“高附加值、低运量”现代专业市场转型。举办会展节庆活动,依托武汉宜家家居、红星美凯龙世博家居、大武汉家装、汉正街服装市场等优质资源,加强与全国知名家居建材、品牌服装等行业组织及会展机构的联络,争取23个高层次的大型展览、论坛、设计比赛及企业年会、新品发布会等商务活动选址我区。加强市场综合管理,一方面加强专业市场和商业综合体周边交通、城管等综合治理,推进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加强专业市场和商业综合体税收征管和统计执法,逐步推广税控装置,督促企业规范交易发票,争取每年转化一批独立法人商户,促进外在形象和经济效益得到同步提升。

适应消费需求结构变化,积极培育特色体验式消费。加快建设生活街区,依托星汇维港、南大天地、盛惠邻里MALL等商业综合体,鼓励发展以“农超”(标准化菜市场+超市)、“百超”(日用百货店+超市)等模式或专业店、超市、仓储商店等不同形式的组合,形成新型的业态集聚效应,放便消费者购物。积极打造商业街区,在汉正街、硚口路、崇仁路、古田三路等区域,积极引导现有的特色产业、特色门店、特色餐饮向特色街区集中,突出展示传统商贸文化、工业文化以及体育文化,打造底蕴充足、特色鲜明的商业街区。加强社区商业配套,引导和鼓励新建社区及改造升级的社区,合理规划布局小区居民必须的商业配套设施,建设与现代城市建设同步、与居民日常消费水平相一致的邻里中心社区商业综合体。

三是贴近基层,努力建立精准服务新格局。

健全联系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通过完善服务企业月调度会议制度、建立服务企业活动档案等手段,定期统计、转办、督办、通报企业反映问题办理情况,将服务企业常态化、制度化。

完善企业反映问题处理机制。对企业反映问题要精准分类、限时办结,提升服务效率;对跨部门、跨行业的问题,要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对难以解决的问题,要提交区政府专题会议解决,切实提高服务企业的精准性和效能水平。

创新适应企业需求的服务手段。立足硚口产业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快“汉江湾·云谷”建设,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汉江湾古田区域转型升级。研究传统产业发展方向和转型升级政策措施,重点扶持一批现代商贸、工业服务等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各类展会作用,支持企业举办产品展销会和参加国内外产品展销活动,支持企业开拓市场。

放大政策资金杠杆效应和引导作用,积极开展银企、企企、政企对接活动,宣传推介小微工业企业贷款贴息等政策,推动构建政府-银行-担保机构三方合作的中小企业担保模式,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加强贷款担保企业的融资风险监控,构建精准、高效、安全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做强做大“高校行”和“中高端人才交流会”活动品牌,提升品牌影响力,力促各类人才集聚口,有效打通人才供需渠道,推进高素质人才库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