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755148572/2019-14872 | 主题分类: | 其他 |
---|---|---|---|
发布机构: | 区环保局 | 发文日期: | 2016-07-13 10:56 |
效力状态: | 有效 | 文   号: | 无 |
名   称: | 硚口区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 | 发布日期: | 2016-07-13 10:56 |
硚口区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
硚口区环境保护局
二零一六年三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总 则............................................ 1
一、指导思想............................................... 1
二、规划编制依据........................................... 2
三、规划期限和范围......................................... 3
第二部分 硚口区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
一、硚口区环境现状......................................... 4
(一)空气环境质量状况........................................... 4
(二)水环境质量状况............................................ 5
(三)声环境质量状况............................................ 6
(四)工业固体废物.............................................. 6
二、“十二五”期末指标完成情况及存在的差距................... 6
第三部分 硚口区 “十三五” 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和主要措施........ 10
一、基本思路.............................................. 10
二、基本原则.............................................. 11
(一)以人为本,民生优先。..................................... 11
(二)坚持依法治国、法治管理。................................. 11
(三)优化结构,协调发展。..................................... 11
(四)分类指导,统筹城乡。..................................... 12
(五)政府主导,综合推进。..................................... 12
三、硚口区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目标与指标体系.............. 12
(一)总体目标................................................. 12
(二)指标体系................................................. 13
四、 “十三五”期间硚口区环境保护重点任务.................. 15
(一)改善区域环境质量,落实三大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15
(二)落实治污减排,实现总量控制............................... 16
(三)加强环境风险管控,维护区域环境安全....................... 16
(四)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建设“美丽生态硚口”........... 17
(五)配套完善相关工作体制机制,促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
五、重大生态环保项目...................................... 21
“十三五”时期(2016年-2020年),是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攻坚时期,是硚口区社会经济和各项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现代商贸强区,美丽生态硚口”战略构想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两型社会”、 推进生态文明、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关键时期,随着辖区社会经济继续以较高速度增长,环境压力仍将继续增加,科学发展、转型升级将对环境保护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环境保护工作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需要全面控制污染和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武大发展理念”,紧紧把握改善环境质量的工作主线,以大气、水、土壤三大环境要素为重点,以严格环境监管为手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提升环境质量,维护环境安全,努力促进全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上新台阶,建成天蓝地绿、水清气净、绿色低碳、文明和谐的“美丽生态硚口”。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56号)
(二)环境保护政策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7月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十条)2013年9月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2015年4月
(三)环境标准和技术规范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GB3095-201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四)地方环境保护条例
《湖北省环境保护条例》1997年12月
《武汉市环境保护条例(2010年修正本)》2010年10月
《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2010年9月
《武汉市改善空气质量行动计划(2013-2017年)》(武政[2014]1号)
《武汉市环境保护管理职责规定》(武文[2015]25号)
(五)国家、湖北省、武汉市““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及其他相关规划
(六)硚口区环境状况公报
规划期限近期为2016-2020年,远期展望至2030年。
规划范围为武汉市硚口区域内。
硚口区是武汉市的中心城区,位于武汉市城区西部,辖区内有张毕湖、竹叶海两个湖泊,位于竹叶海公园附近;汉江武汉段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一个;排至汉西污水处理厂的新墩闸和排至汉江的国棉三厂、宗关泵站等3个排污口。辖区工业废水及大部分地区生活废水排入新墩渠、禁口渠,经东西湖,进汉西污水处理厂后入府河。近年来,硚口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环保措施和环保投入不断加大,环境质量逐年好转,但是部分污染物仍然超标,环境形势不容乐观,下面列出硚口区2011年-2015年区内环境基本状况:
(一)空气环境质量状况
年份 类别 | 2011(包括市管企业) | 2012(包括市管企业) | 2013(不包括市管企业) | 2014(不包括市管企业) | 2015(不包括市管企业) |
废气排放总量 (亿标立方米) | 11.55 | 11.15 | 1.70 | 0.95 | 0.21 |
废气中烟尘排放量 (吨) | 119.3 | 73.0 | 14.2 | 53.8 | 0.01 |
废气中氮氧化物排放量 (吨) | 320.3 | 272.6 | 113.4 | 97.8 | 3.267 |
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 (吨) | 1091.1 | 497.9 | 166.9 | 133.5 | 0.523 |
大气中自然尘降量年均值(吨/平方公里·月) | 8.4 | 4.4 | 5.29 | 7.05 | 6.59 |
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 (毫克/立方米) | 0.119 | 0.108 | 0.126 | 0.124 | 0.121 |
大气中二氧化硫年均值 (毫克/立方米) | 0.053 | 0.039 | 0.040 | 0.022 | 0.016 |
大气中二氧化氮 (毫克/立方米) | 0.049 | 0.051 | 0.057 | 0.057 | 0.060 |
由表可见,硚口区2011年-2015年,随着辖区工业企业搬迁的逐步完成,至2015年工业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呈下降趋势,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比较稳定,变化幅度不大,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环境空气质量有待提高。
外排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如下:
表2 2011-2015年硚口区工业废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年份 类别 | 2011(包括市管企业) | 2012(包括市管企业) | 2013(不包括市管企业) | 2014(不包括市管企业) | 2015(不包括市管企业) |
工业废水排放量(万吨) | 1129.03 | 986.82 | 151.33 | 174.4 | 105.6 |
化学需氧量(吨) | 714.96 | 744.36 | 111.69 | 114.9 | 243.3 |
氨氮(吨) | 175.12 | 88.82 | 25.84 | 25.9 | 14.6 |
由表可见,硚口区2011年-2015年,工业废水量至2015年明显降低,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有所提高,氨氮排放量下降。
表3 2011-2015年硚口区湖泊水质状况
类别 年份 | 张毕湖 | 竹叶海 | ||
水质类别 | 超标项目/超标倍数 | 水质类别 | 超标项目/超标倍数 | |
2011 | 劣Ⅴ | 总磷/1.11;氟化物/0.55 | 劣Ⅴ | 总磷/1.12 |
2012 | 劣Ⅴ | 总磷/1.02;化学需氧量/0.20 | 劣Ⅴ | 总磷/1.24 |
2013 | 劣Ⅴ | 总磷/0.53;化学需氧量/0.45 | Ⅴ | 总磷/0.14;化学需氧量/0.28 |
2014 | 劣Ⅴ | 总磷/2.69;氨氮/0.53;化学需氧量/0.45 | / | / |
2015 | Ⅴ | 化学需氧量/0.23 | Ⅴ | 化学需氧量/0.27 |
备注:“/”表示因湖泊治理,未开展监测,不予评价。
2011年-2015年,张毕湖和竹叶海两湖泊水质总体较差,未达到Ⅳ类水质标准,有24项合格,4项超标,超标项目分别是化学需氧量、氨氮、氟化物、总磷。辖区内现有宗关水厂一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类别 年份 | 区域环境噪声 平均值 | 交通干线噪声 平均值 |
2011 | 54.3 | 69.9 |
2012 | 54.6 | 69.9 |
2013 | 54.7 | 69.7 |
2014 | 54.7 | 69.9 |
54.9 | 69.9 |
我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达到区域声环境质量2类标准(60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达到道路交通两侧声环境功能区质量标准(70分贝)。
表5 2011-2015年硚口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利用情况(单位:万吨)
类别 年份 | 工业固体废物 产生量 | 工业固体废物 综合利用率 |
2011 | 9.83 | 100% |
2012 | 10.17 | 100% |
2013 | 11.47 | 100% |
2014 | 0.41 | 97.2% |
2015 | 0 | —— |
至2015年,随着工业企业的搬迁,全区已无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
“十二五”环境保护指标主要包括能耗物耗指标、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质量指标、污染防治指标、生态建设指标、环境管理与宣传教育指标等。截至2015年底,大致完成进展情况如下:
2015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为91.96吨、16.40吨、118.98吨、92.57吨。相比2010年累计削减36.57%、40.51%、43.67%、31.63%。达到十二五10%、10%、25%和25%的计划消减目标。
在《硚口区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国家、武汉市先后发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的通知》(国发[2013]37号)、《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改善空气质量行动计划(2013-2017年)的通知》(武政[2014]1号)、《武汉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2013-2027)年》,为此,修改了《硚口区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该项指标。2015年按照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评价,硚口区空气优良天数为182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58.7%,可吸入颗粒物(PM10)及二氧化氮(NO2)年均浓度距指标值尚有一定差距。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按功能区域类别,以24项监测指标评价,汉江硚口段水体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汉江宗关断面水质符合Ⅱ类标准。汉江宗关水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符合规划目标值。
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及监测指标评价,张毕湖、竹叶海执行Ⅳ类水质标准,2015年监测数据表明两湖泊全年水质为Ⅴ类,未达标,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竹叶海、张毕湖十二五期间实现退耕退养后,竹叶海被修建为湿地公园,随着2015年9月园博会开幕,相关部门加大了对两湖泊水体及周边环境的监管维护,9月及11月两次监测水体水质均达到Ⅳ类水质标准。
2015年我区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4.9分贝,满足规划≤55分贝的要求。
2014年我区城市交通环境噪声均值为69.9分贝,满足规划≤70分贝的要求。
2015年对41家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进行了专项检查,其中医疗废物产生单位26家,危险废物产生单位15家,检查范围涉及印刷、4S店、医疗等行业,各单位产生的危险废物种类主要集中在含铬、废酸、废碱、废油墨、废显影液、废矿物油、医疗废物等,检查内容包括行业类别、涉危种类、危废产生量(贮存量)及危废转移、处置情况以及网上申报情况,同时对各单位进行了规范化打分,除3家企业已经歇业或搬迁之外,检查的单位中有25家达标, 13家单位基本达标。督促老工业搬迁企业——武汉新康化学集团有限公司处置残留的废涂料、油墨、颜料工业危险废物15吨。辖区危险废物处置率达100%。
2015年全区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均为100%,达到指标要求。
硚口区环境监测站于2011年通过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成为我市首批环境监测三级站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单位之一,达到规划指标要求。
截至2015年底,我区已创建省级绿色社区5个、市级绿色社区12个、区级绿色社区27个,共计44个;已创建国际生态学校1个、省级绿色学校14个、市级绿色学校24个、区级绿色学校13个,共计52个,名列全市前列。“十二五”期间上级未下达创建国家级绿色社区和绿色学校的指标。
第三部分 硚口区 “十三五” 环境保护
在分析近几年环境状况的基础上,服务于硚口“十三五”时期环境保护的总目标,针对主要的环境问题,分别提出应对措施与对策。
硚口区“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围绕建设“现代商贸强区,美丽生态硚口”战略任务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大气、水、土壤三大环境要素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环境标准,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与治理并重的原则,找准着力点、实施精准发力,力争解决一批群众关注度高的环境问题,存在的环境突出问题,制约发展的环境瓶颈问题,促进全区环境质量全面提升,环境安全风险基本可控,群众满意率明显提升。
以2015年为数据基准年,以2020年和2030年为两个规划目标年,统筹考虑“十三五”期间和2030年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科学制定“十三五”环保规划框架体系、目标指标体系、环保投入体系及政策法规体系。着力抓好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过程中上下之间和部门系统之间的衔接协调,强化公众参与,听取专家意见,汇集多种方案,汲取群众智慧,做好决策性研究的技术工作,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坚持环保为民、利民、惠民,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从公众对环境的基本需求出发,以公众参与为重要手段,着力解决与民生相关的突出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环境公共服务均等化能力。
深入贯彻落实新《环境保护法》,依法加强环境管理,规范企业环境行为,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环境监察,实行最严的法治监督,以对环境污染的“零容忍”态度,对污染源、排放过程和环境介质依法统一监管,锻造向污染宣战的有力武器。
坚持规划引导、政策扶持,促进产业结构在较高层次上加快转型,合理调整产业布局。按照“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总体思路,将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结构升级与战略调整的重要抓手,突出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推动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四)分类指导,统筹城乡。
因地制宜,分区规划,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以控制污染、改善质量、防范风险、保障安全为工作重点,分阶段、针对性地解决制约硚口区经济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
强化环境保护的政府责任,围绕“美丽生态硚口”建设,综合运用经济、技术、法律、行政等手段,加快形成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共同行动和相互促进的环境保护新格局。
1、近期目标(2020年)。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显著提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力争达到80%,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40%左右;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湖泊水体综合治理成效明显,主要河流、湖泊水质达到相应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古田化工企业搬迁腾退场地土壤详查修复工作有序推进;声环境质量满足国家有关标准;固体废物得到合理处置,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创模和建设美丽生态硚口工作稳步推进。
2、远期目标(2030年)。辖区环境空气质量基本达标,水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基本协调,生态文明水平全面提高。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全面控制,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区域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居民生态文明意识显著增强;城市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人居环境得到较大程度改善,将硚口基本建设成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生态硚口”。
根据国家、省、市“十三五”环境保护思路,结合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指标,硚口区“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目标指标体系见表6。
表6 硚口区“十三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指标体系
指标名称 | 单位 | 现状值 | 目标值 | 指标性质 | ||
2015年 | 2020年 | |||||
环境质量 |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 % | 58.7 | 80% | 预期性指标 | |
PM2.5浓度下降比例 | % | — | 40% | 约束性指标 | ||
PM10浓度下降比例 | % | -12.0% | 40% | 约束性指标 | ||
建成区黑臭水体比例 | % | 基本消除(<10%) | 约束性指标 | |||
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 | % | 100 | 100 | 约束性指标 | ||
张毕湖、竹叶海湖泊水质是达到相应环境功能区类别 | — | 未达标 | 达到Ⅳ类功能区标准 | 预期性指标 | ||
城镇区域环境噪声均值 | 分贝 | 54.9 | ≤55 | 预期性指标 | ||
城镇交通环境噪声均值 | 分贝 | 69.9 | ≤70 | 预期性指标 | ||
城市空间布局 |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执行情况 | — | 划定 | 约束性指标 | ||
森林覆盖率 | % | ≥28 | 约束性指标 | |||
产业和能源结构 | 第三产业占GDP比例 | % | ≥55 | 预期性指标 | ||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例 | % | ≥15 | 预期性指标 | |||
煤炭消耗总量(万吨标准煤) | % | 年均下降2.6% | 约束性指标 | |||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 % | ≥15 | 预期性指标 | |||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 吨标准煤/万元 | 年均下降2% | 预期性指标 | |||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 % | 30 | 预期性指标 | |||
污染控制 |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 化学需氧量 | % | 36.6 | 根据国家要求削减 | 约束性指标 |
氨氮 | % | 40.5 | ||||
二氧化硫 | % | 43.7 | ||||
氮氧化物 | % | 31.6 | ||||
挥发性有机物 | % | — | ||||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 | % | 100 | ≥99.9 | 预期性指标 | ||
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率 | % | 100 | 100 | 约束性指标 | ||
污水集中处理率 | % | ≥95 | 预期性指标 | |||
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 | % | ≥90 | 预期性指标 | |||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 | 100 | 预期性指标 | |||
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 | % | ≥60 | 预期性指标 | |||
环境管理 | 产生单位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 | % | ≥90 | 约束性指标 | ||
五年期突发环境事件总数下降率 | % | 较十二五下降10% | 预期性指标 | |||
环境保护投资指数 | % | >3 | 预期性指标 | |||
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 | % | ≥95 | 预期性指标 | |||
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满意率 | % | ≥80 | 预期性指标 | |||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 | % | ≥20 | 约束性指标 |
注:空缺的表示缺少2015年统计数据,—表示无法统计。
一是推进大气多污染物综合控制。针对武汉市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以PM10、PM2.5防控为重点,加强工业企业烟粉尘治理以及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着力推动落实扬尘污染防治各项措施,做好我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基础数据调查与后期总量管控。实现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根本性好转,优良率持续提升。
二是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强化饮用水水源地、湖泊水体保护。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及武汉市即将开展制定的武汉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针对硚口区水环境质量改善要求,着力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管理,保障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张毕湖、竹叶海湖泊水质达到Ⅵ类功能区标准。推动城区雨污分流、污水收集系统全覆盖建设;严厉查处违法排污行为,坚决取缔涉湖排污企业;杜绝辖区黑臭水体,地表水体达到水功能区划要求。
三是强化土壤环境保护。严格控制新增土壤污染来源,杜绝污染物迁移进入土壤的路径。按照《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指导监督辖区工业企业搬迁地块土壤调查、风险评估与修复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着力推动化工企业搬迁土壤调查修复工作,基本完成土壤修复。
“十三五”期间,采取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等措施,加强污染物排放浓度、总量、速率的三方面协同管理,深入落实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通过实施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综合性的排污许可,排放总量控制及优化分配,实施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及环境质量双控。
充分发挥管理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在总量减排中的作用,通过建立和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引导机制,促进环境污染源头治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新增量。最终达到武汉市下达给硚口区的总量控制指标。
1、规范饮用水源地管理,保障城镇饮用水安全
对保护区内道路警示牌进行安装与警示,建设一级保护区内隔离防护工程;完成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和安全隐患排查,全面消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隐患,确保饮用水达标。
2、加强重点领域环境风险管理,实现环境安全与健康发展
强化环境风险防范,排查区域内现有及潜在风险源,以杜绝重大群体性环境事故为重点,针对重金属、辐射及危险废物、有毒有害物质以及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全面摸清全区涉重、涉危、涉辐企业数量及分布,建立管控企业数据库,建立健全污染防治体系、事故应急体系和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体系。
3、从布局和结构入手,落实环境安全布局
落实硚口转型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开展区域性环境规划及风险评价,从源头降低突发和累积性环境风险,从环境质量要求倒逼转型发展、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落实产业准入条件,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实施相关预案备案管理制度。
综合硚口区不同区域环境状况与功能,划分综合环境功能分区,强化绿道与城区绿化建设,大力提高城区绿化覆盖率与人均绿地面积。通过生态功能分区,结合城市绿道关键性生态走廊和节点的建设,形成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维护城市生态功能稳定。
1、严格环评审批,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依据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划定的发展红线,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城市用地生态用途管制,确定城市发展空间、功能定位、战略部署,明确基本生态控制线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重点方向。依据武汉市湖泊“三线一路”规划中划定的蓝、绿、灰线,加强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控制资源环境开发强度。加大对绿地、学校、医院、文物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的环境保护。
2、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区发展环境
强力推动污水收集管网建设,达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处理。优先建设部分区域污水管网及泵站建设,在增设城市污水泵站的基础上加强城区污水泵站改造提升和监管力度,全面提高泵站运行管理水平。同时,开展城镇雨污分流改造,保障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水量及浓度。
3、进一步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对环境违法行为全覆盖零容忍
要强化环境执法监察力度,以“零容忍”的态度严查环境违法行为,实现有效监管。一是秉公执法,严肃执法。严格按照环保法律法规和程序办案,做到严厉、公平、公正,以环境违法事实为依据,以环保法律法规为准绳。二是见违必究,究违必罚。执法人员要尽职尽责,对发生的环境违法行为敢于纠正并依法处罚;对涉嫌环境违法的行为,严肃追究刑事责任;对各种违法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整治,绝不手软。三是按规办事,强化监管。结合各类环保行动加强对排污企业的有效监管,定期巡查,按照规定要求填写执法文书,发现问题及时查处。
4、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使辖区环境监测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到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系统互联共享,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初步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十三五””期间,要切实加强硚口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积极推进环境监测人才引进与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合理布设辖区空气、水、土壤、噪声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推进环境质量预报预警与应急监测;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严格执行《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处理办法》。重点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化监测、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建设、重点企业在线监测标准化建设,提升环境管理与环境风险防控能力。
5、强化环境保护能力建设,提升环境管理水平
针对硚口区环保能力建设的现状与不足,全面加强环境保护管理机构队伍建设,对区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配置、内设机构、人员编制进行统一规范,人员编制设置不低于全国同类城市(区)平均水平并达到生态区和创模考核要求,全面解决环境保护工作队伍建设滞后问题。积极与上级环保部门改革变化相适应,增加区级环境保护部门机构和人员编制,街道设立环保办公室,配备环保专管员,社区配备环保协管员。切实加大环境保护资金投入力度,并以不低于地方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幅逐年增长,保障环境保护能力建设达标。同时,推进环境监测人才引进与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加强硚口区环保监测能力,重点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化监测,重点企业在线监测标准化建设,提升环境管理与环境风险防控能力。
1、建立环境质量控制单元管理体系,实行刚性约束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基本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十三五”时期将环境质量改善作为环境保护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主线,以街道为基本控制单元,以污染源清单式管理为主要抓手,建设一批环境基础设施,搬迁一批污染型企业,坚持各项环境质量标准,按照监测、环评和执法的工作链条式推进质量改善工作。
2、公开改善目标与实施计划,引导公众参与,接受社会监督
“十三五”期间对重点解决的环境问题、制定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任务清单,同时向社会公示。分阶段明确任务、明确责任部门,向社会公布目标、措施安排、绩效、考评等,推进社会集体参与环境质量改善,接受社会监督。
表7 硚口区“十三五“规划重大生态环保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投资项目主体 | 建设性质 | 设计规模及主要内容 | 建设起止年限 | 估算总投资(亿元) | 到目前为止项目进度情况 | “十二五“期间完成投资 | “十三五”期间开工时间 | 预计“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 | 备注 | |||
正在建设 | 到目前累计完成投资 | 正在报批 | 正在规划论证 | |||||||||||
1 | 化工企业搬迁场地环境治理 | 硚口区政府 | 改建 | 化工企业搬迁地块土壤与地下水调查与修复工程 | 2014-2020 | 10.00 | √ | |||||||
2 | 张毕湖水质修复 | 硚口区政府 | 改建 | 张毕湖保护水域面积48.77公顷,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将其水质恢复到其功能区类别,达到地表水Ⅵ类水质标准 | 2015-2016 | 0.13 | ||||||||
3 | 竹叶海水质修复 | 硚口区政府 | 改建 | 竹叶海保护水域面积18.7公顷,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将其水质恢复到其功能区类别,达到地表水Ⅵ类水质标准 | 2015-2016 | 0.03 | ||||||||
4 | 改善空气质量 | 硚口区政府 | 新建 | 增设建筑施工工地、道路扬尘降尘设施设备 新建空气自动监测站 建设企业排污和工地扬尘图像数控在线监测设备 | 2016-2020 | 0.5 | ||||||||
5 | 汉江硚口段排污口整治 | 硚口区政府 | 改建 | 对汉江硚口段宗关泵站、国棉三厂两个排口实施封闭 | 2016-2017 | 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