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755148572/2022-20082 主题分类: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
发布机构: 硚口区文化和旅游局 发文日期: 2022-07-01 17:52
效力状态: 有效 文   号: 112
名   称: 2022年全区文化旅游体育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 2022-07-01 17:52

2022年全区文化旅游体育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22-07-01 17:52

2022区文化旅游体育工作要点

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落实市、区党代会精神的关键之年。全区文化旅游体育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旅游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履职尽责、开拓进取,努力增强文化凝聚力和感召力,为硚口全面复兴贡献文化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提升党建引领力,让理论武装本色更纯

1.提高政治站位,抓实党的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使坚持“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成为党员干部鲜明政治品格,成为政治生态鲜明的重要底色。充分发挥党组学习中心组示范引领作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到全覆盖、见实效,切实在文化旅游体育发展中牢记初心使命、强化政治担当。

2.注重政治引领,抓深党的思想建设。加强党对文化旅游体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把党的思想引领力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凝心聚力,锻造坚强战斗力。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领会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并转化为具体举措、体现到具体工作中。

3.坚持正风肃纪,抓严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治“四风”。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大力纠治“懒散慢乱浮”等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倡导唯干唯实唯先、善谋善作善成的干事作风。

4.突出政治功能,抓紧意识形态建设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结合工作实际,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维护好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文化安全。开展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专项检查,严格文艺作品、文化旅体育活动意识形态审查,强化对文化旅游体育市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监管引导。加强对二级单位官方微信等平台意识形态阵地管理,严把政治观、导向观。

二、增强文化凝聚力,让文化惠民成色更足

5.推动公共服务补短板、提效能。深入推进12分钟文体圈”建设,争取上级部门政策支持,完善全区文化设施空间布局,推进智慧化公共服务能力。持续推进区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进一步健全区、街、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逐步实现资源共享、人才共享。做好第七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迎检工作。加快推进区图书馆新馆建设,力争年内开工。

6.推动文化活动润民心、添活力。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一主线,做好主题性文艺创作、演出、展示等工作。用心用情用力讲好硚口故事,传播硚口声音,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举办大型文艺晚会、书画摄影展等群众活动200余场。继续办好“星海合唱艺术节”、“汉口里闹元宵赏花灯”、“汉江湾第三届文化艺术节”等特色群众文化系列活动。开展全民阅读进社区、进工地、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等活动,推进“书香硚口”建设。提高区图书馆、文化馆数字化服务能力,加强线上线下文化活动推广。进一步发挥城市书房服务效能。

7.推动艺术创作出精品、出人才。加强对文化类社会组织的引导、扶持和管理,充分挖掘辖区文人才资源,巩固“硚口文艺轻骑队”、“汉水谣艺术团”等精品特色文化团队。继续推进“一街一品”建设。紧贴人民需求、紧扣时代脉搏,努力创作一批为人民放歌、为时代铸魂的群众性优秀精品力作,全面展示硚口新形象力促全区文化工作呈现百花齐放、生动活泼、接续奋进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发展驱动力,让文物保护底色更

8.推动文物保护科学化、规范化。完成全区长江文物资源调查工作。做好淮盐巷、保寿硚等汉正街市场文物保护传承工作。推动福新面粉五厂的保护,夯实文物保护“一处一策”工作机制。编制《文物保护图则》,不断加大辖区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监管力度。继续推进文物消防安全三年行动计划,守牢文物安全底线

9.推动非遗保护传下去、活起来。办好2022“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举办第五届非遗美食节、第四届非遗赶集会,组织硚口区非遗大师现场展示展演。整理全区非遗影像、图文、实物等资料,完善非遗数据库,挖掘全区非遗资源。建立健全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提升层次,创新理念。将非遗静态展示与活态展演相结合,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商城、进景区,推动楚韵铜雕、蝶翅画等项目走进校园。鼓励非遗相关企业拓展市场,推动非遗活态传承,加大苏恒泰油纸伞制作技艺、老四知堂郑氏正骨疗法、叶画等非遗产品推广。

四、提升核心竞争力,让文旅产业特色更

10.推动文旅品牌传得开、叫得响。实施好《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212030》,着力构建“一主两辅”格局,“一主”即以打造“一区一带一市一街一馆”旅游景观线为主,形成“汉正街文化旅游商务区(恒隆广场)、汉江湾滨水带、华中第一茶市、江城壹号、汉口里特色商业街、硚口民族工业博物馆”旅游景观线,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满足大众旅游需求,不断释放旅游消费潜能。“两辅”一是挖掘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二是加强旅游配套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11.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现代化。以建设数字产业为依托,以海葵科技、猪八戒(武汉园区)、江城壹号、新工厂1967、博济园、湖北标识文化产业园等园区为基础,重点发展互联网文化产业、数字电视业和文化软件服务业,加快推进海葵音乐运动文创公园建设,将其打造成全省首座数字音乐产业园。整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资源,加快推进D+M工业设计小镇建设。

五、增强体育吸引力,让全民健身亮色更显

12.推动体育惠民可持续、更完善。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紧紧围绕便民惠民,抓好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建设。加强体育民生投入力度,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在实施《武汉市体育设施空间布局规划(2016-2030年)》中,聚焦硚口体育场馆为零的重难点问题,集中精力、集中资金,在“十四五”时期建成硚口区全民健身中心,超前规划和全面启动硚口体育中心153亩体育用地建设,夯实基础设施,完善“一场两馆一园”布局,推进智慧健身路径、智慧健身步道、智慧体育公园建设,提升数字体育公共服务能力。

13.推动赛事承办树品牌、有成果。举办“冠军回家、共向未来”系列活动,增强冠军摇篮的品牌效应。创造条件将乒羽、赛艇等全国性乃至国际单项体育协会高水平体育赛事活动落户硚口,鼓励社会力量承办国际桥牌、风筝、台球、电竞、航模等形式多样的系列赛、大奖赛、分站赛,让广大市民感受到时尚体育带来的青春活力。通过广泛开展汉江徒步挑战赛、汉江湾体育嘉年华、社区趣味运动会等群众性体育活动,丰富体育赛事供给,更好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民生需求。

14.推进体教融合扩规模、更深入。统筹部署,协调推进区体育和教育部门深度融合,巩固业余体校、中小学和社会组织三大阵地,选派优秀教练员进驻校园,支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立高水平运动队,布局3个以上运动项目,健全青少年校园体育赛事体制。研究制定体育后备人才、拔尖人才升学保障相关实施办法,切实有效解决体育技能特长生培养衔接、留住人才问题。作为全市体教融合试点区,力争在工作机制创新方面为全市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六、狠抓监管执行力,让营商环境基色更优

15.推动监管水平信息化、长效化。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完善信用承诺制度,加强信用监管、质量监管,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完善文化和旅游市场综合执法运行机制,紧盯传统业态,瞄准新兴产业业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落实执法人员行为规范系列标准,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公信力。

16.推动平安建设防风险、补短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监管和防范措施,指导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等加强对重大文化活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安全管理,强化旅行社、汉口里特色旅游街区、星级酒店的安全管理。扎实做好国家安全、行业反恐、消防督导、食品安全、信访维稳、反邪教等系列安全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7.推动疫情防控不放松、全覆盖。严格落实市文旅局各类文旅场所疫情防控指南。坚持不间断开展疫情防控检查,督导全区文化旅游场所加大疫情防控相关规定的宣传,做好扫码、测温、登记等工作。严格各类线下文化旅游体育活动的审批和监管,并及时向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备,确保全区文化旅游体育系统不发生涉及疫情防控的公共突发事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