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755148572/2022-44578 主题分类: 财政、金融、审计
发布机构: 区财政局 发文日期: 2022-11-22 10:32
效力状态: 有效 文   号:
名   称: 硚口区公共财政发展“十四五”规划 发布日期: 2022-11-22 10:33

硚口区公共财政发展“十四五”规划

更新时间:2022-12-30 17:19 发布时间:2022-11-22 10:33

一、“十三五”财税规划执行情况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硚口财税事业全面发展的时期。五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财税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体要求,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有效应对新冠疫情冲击,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兜实兜牢“三保”底线,纵深推进财政改革,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推动高质量发展,构筑现代财政制度,推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财税事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

(一)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时期,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出台减税降费、提高财政赤字、发行政府债券等系列“组合拳”。实施大规模减税政策,2019年、2020年减税退税分别影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亿元、11亿元,“让利”让实体经济“轻装上阵”。筹措各方财力,支持三大功能区建设,投融资支持“汉正老街”亮点片区、汉江湾大健康产业基地等,新世界K11、云尚国际时尚中心等竣工开业;注重三大产业培育,成功引进标致雪铁龙、葛洲坝中固、浪尖D+M小镇等重点企业。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全区市场主体达9.4万户,为“十二五”期末1.8倍。落实重点企业服务制度,纳税过千万企业80户,纳税过亿元企业15户。

(二)培植涵养壮大财源,不断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十三五”期间,强化财源工作机制,发挥财政杠杆撬动作用,统筹财力,激活要素,统筹各类专项资金重点支持“1+3+N”产业体系、现代科创智城和质量强区。一是完善财源建设机制。强化“政府主导、财税主管、部门配合、街道落实”四位一体财源建设工作机制,加大重点企业和项目税收绩效考核权重,全面奏响财税大合唱,下发工作清单。围绕契税、企业促转和建安等领域,开展财源建设专项行动,逐项确定收入目标,强化属地纳税,夯实财政收入基础。二是突出行业税收征管。围绕产业、行业和企业,不断拓宽财源建设新领域,以存量换增量,变资源为财源。培强做大区建安总部企业,通过产业扶持和龙头引领,鼓励建筑企业“走出去”,提升外地市场占有率。统筹整合各类资源,鼓励银行通过业务整合、引进机构等方式,提升银行业对区域经济贡献度,金融业税收为“十二五”期末1.7倍。开展支柱税源企业深度合作,通过战略协作、股权合作等方式,与企业一道推动上下游公司及税收整合集聚。抓住我区项目建设提速期,强化项目税源,在征收、挂牌、建安和销售环节全程跟踪,2020年项目税收20.1亿元,为“十二五”期末1.2倍。三是加大企业扶持力度。五年来,围绕三大产业和重点企业,区财政拨付扶持企业扶持资金4亿元,支持地铁集团、东风雪铁龙、远大医药等重点企业,有效发挥财税对实体经济的推动作用。

(三)统筹各方财力资源,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期间,统筹优化各方资产资源,集中财力办大事,多渠道筹措建设和发展资金,破解财力有限瓶颈,积极打造“大财政”格局。一是统筹预算衔接力度。统筹“三本预算”,合理调配财力,一般公共预算从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2.8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3000万元,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加大对上协调力度,争取市财政资金支持,每年调度国库资金10亿元以上,保障重点支出资金需求。二是集中财力办大事。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从严从紧落实预算压减要求,对全区行政事业单位一般性支出连续按10%和5%压减,压减资金1691万元。压减非政策性项目经费7825万元,节省的资金全部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三大攻坚战”等重点事项。加强各预算单位结余指标和存量资金管理,对结余资金和超期未使用完毕的结转资金7510万元,全部收回统筹使用,扩大地方可用资金。三是用足用好债券资金。运用好一般债券、专项债券和抗疫特别国债政策工具,主要用于疫情防控、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建设、补齐医疗卫生和教育短板,成功发行政府债券33.5亿元,其中一般债券7.9亿、专项债券25.6亿元,重点支持老旧小区改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档等20个项目,保障全区建设资金需求。四是争取中央直达资金。以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为契机,深研财政减收、增支补助等中央转移支付办法,跑省赴市,算透账目,争取中央转移支付直达资金19.7亿元,其中减收财力补助6.8亿元、疫情防控资金7.5亿元、特别国债资金5亿元,集中投放疫情防控、纾困惠企、保居民就业等,确保直达资金“精准滴灌”、惠企利民。

    财政支出结构逐步优化,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十三五”期间,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严控一般性支出,将有限财力向基层、民生和困难群众倾斜,兜实兜牢“三保”底线。“十三五”期间民生投入累计达238.4亿元,年均增长13.5%,较“十二五”增加128.1亿元。“十三五”社会保障投入年均增长10.7%,投入5亿元实施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完成新增就业16万人次;安排3.4亿元保障无军籍离退休人员权益,妥善解决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及退役士兵生活就业问题。医疗卫生投入年均增长12.5%,安排6.5亿元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档升级,日均门诊量916人次,同比增长110%。汉江江滩、古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残疾人服务中心等重大民生工程相继投入使用。

(五)财政改革持续深化,公共财政体系不断完善

“十三五”期间,编制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形成“三本预算”的全口径预算体系。出台《区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意见》,制定绩效管理配套制度和实施细则,围绕民生工程、重点项目和债券项目开展绩效评价,“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理念正逐步形成。加快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通过推行电子凭证,财政直接支付告别纸质凭证时代;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配合区人大建立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实时监控部门预算执行进度、资金规模和支出方向。推进“数字财政”建设,区财政财务一体化监管大平台成功上线;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印发政府集中采购目录,运用“互联网+政府采购”模式,推动全区政府采购电子商城上线运营。

(六)财政监管不断强化,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升

“十三五”期间,强化财政财务制度建设,制定党政机关会议费、基层党建活动等经费管理制度,有效防范廉政风险。开展全区规范津补贴、重点节日期间财务支出、农村“三资”和惠民补贴一卡通等专项检查,严肃财经纪律。加强机构改革保障,同步做好改革单位预算调整、资产调配等工作。强化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对军运会、社会事业等项目进行预算评审,审减工程预算5478万元,有效节约财政资金。加大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力度,有效节约财政资金,评审项目76个,审减金额2789万元,审减率达6%。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将财政监督嵌入日常财政管理中,确保所有专项检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构建了各司其职、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以财政专项资金为重点,在硚口区政府门户网上开辟专项资金专栏,公开专项资金44项,涉及资金29153万元。引入权责发生制理念,推进会计核算规范化,整合行政、事业、医疗、学校等会计制度。围绕资金分配、使用、管理等财政财务风险点,强化权力运行监督,有效防范了廉政风险。

二、“十四五”时期形势分析

“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爬坡过坎”关键期,是我区加快功能重塑、产业复兴、环境创优和民生改善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区抓住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主题,以一流治理推动一流城区建设,加快建设转型发展示范区、改革创新先行区、三生融合样板区的攻坚时期。财税事业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新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新挑战。

十四五时期的有利因素在于:一是政策环境趋好。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新形势、新变化和新要求,提出“三个中长期”判断:当前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国家出台支持湖北、武汉经济社会疫后重振的一揽子政策,为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二是产业增长利好。当前经济发展处于“变、转、新、进”趋势特征,变就是世界格局在变,转就是国内发展动能、方式、速度在转,新就是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在不断涌现,进就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特别是以信息技术和数据作为基本要素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未来数字经济将在生产要素、基础设施和产业价值链三方面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关键动力,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将会突破发展。三是项目态势向好。“三件大事”顺利完成、“三大功能区”发展格局构筑,三大产业蓬勃发展,硚口“经济升级版”逐步发力将为未来财政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恒隆广场、复星外滩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持续较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及公共建设工程投入、一批房地产项目的成片开发,将使硚口成为营商发展环境最优城区。

但是也要看到,“十四五”时期是国内经济发展进入高难度增长的五年。从国内来看,今后国家很可能面临潜在增长率的持续下降,经济结构、产业结构、金融风险、社会保障、就业压力等问题都在同步凸显,稳增长压力明显加大。从国际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所处的国际贸易环境、投资环境、金融环境、信息环境等都在复杂化。而百年罕见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也给我国未来发展环境带来了新的变数。同时,财政收支平衡压力也较大。在收入方面,中央将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各项税制改革也将会对地方收入产生较大影响;我区项目建设将进入平稳期,税收增量将逐步从项目税收过渡到产业税收,项目税收可能大幅减收,财政收入难以实现大幅增长。在支出方面,“三保”刚性支出数额占预算比重依然较大,人口老龄化加速,政府偿债压力较大,收入增速放缓与支出刚性增长、新增财力有限与增支因素较多的矛盾将非常突出,紧平衡、紧运行将成为我区财政运行常态。在管理方面,资金使用效益仍然不高,预算绩效评价、投资评审和专项检查成果运用尚不充分,财政改革和监督管理任务仍十分艰巨。

总体来看,“十四五”时期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发展思路对头,战略谋划得当,政策措施有力,就能乘势而上,大有作为。财政部门将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大力支持经济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管理,在加快推进“超大城市核心区治理现代化”大主题中,不断丰富财政的发展思路,努力实现财政的新跨越。

三、“十四五”时期硚口区公共财政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树立“财为政服务”理念,坚持做大经济财政“蛋糕”、做低行政运行成本、做优财政资源配置、做强公共保障能力的“四做”方针,全力以赴抓收入;更加积极有为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围绕推进超大城市核心区治理现代化,以大财政、大财源、大统筹、大监督、大数据为实践路径,形成纵贯全区的政策合力、资金合力和工作合力,积极推动探索建立以人民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匹配的财政体制机制,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为高水平推进超大城市核心区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大财政,立足“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的职能定位,加强政府财政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财政工作格局和站位,有效发挥财政作为综合性政策手段的作用,从全局角度为区委、区政府管好家、理好财、当好参谋。大统筹,是从更长周期、更宽视野、更广范围统筹全区各类资金资产资源,推动形成上下联动、横向贯通的政策合力、资金合力和工作合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大监督,是坚持“监督就是管理,管理必须监督”基本理念,将财政监督贯穿于整个财政业务运行之中,贯穿于财政改革设计之中,利用财政监督“第一道关口”优势,围绕预算绩效评价、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政府债务管理、国有资产管理、财政收入质量和工程投资评审等重点领域,发挥人大监督、审计监督优势,保障财政资金安全。大数据,是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纵深推进财政数字化转型,突出数字化的引领、撬动、赋能作用,实现财政高效服务和精准管理从“单件事”向“整件事”迭代、从“多领域”向“全领域”延伸、以数字化转型驱动现代财政治理能力提升。

    (二)基本原则

1.科学发展,统筹兼顾。充分考虑收支增减变动因素,在核心目标确定上“跳起来摘挑子”,既要有高度,又要保证完成。要具有前瞻性、指导性,争取相关改革政策,争取试点,先行先试。

2.统一步骤,大胆探索。既尊重财政改革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密切国家税制改革动向,按照上级部署进行推进,又注重发挥区级财政的积极性,克服“等、靠、要”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3.科学调整,优化结构。在保持财政收支总量有较快的增长的情况下,考虑我区财力实际,按照公共财政要求,规范财政支出范围和内容,通过优化存量和引导增量,进一步推动财政支出结构优化。

4.依法理财,公开透明。坚持依法理财,严格按照国家法规和法定程序办理,实现财政管理和财政资金分配的制度化和法制化;政府预算涵盖政府全部收支,切实做到规范统一、完整联动,财政决策和财政收支公开透明。

5.内外协调,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好财政育财、聚财和理财的关系,建立财政与经济良性循环机制,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实现财政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工作任务

(一)主动对标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有效集中资金资源,通过决策流、业务流、资金流“三流合一”,着力建设三大功能区,加快发展三大产业,把产业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方向,促进辖区功能区业态升级、规模扩大、服务生产和造福民生功能增强,产业结构优化、集聚发展、高新高效,构建立足武汉定位、独具硚口特色、符合产业规律的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打造辐射中部地区的现代科创智城。

1、建立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运行机制。面对资金需求与财力可能这对永恒的矛盾,按照重大改革和增支事项重要性排序优先选择,突出预算安排与绩效管理的深度融合,着力改变政策碎片化、资金“撒胡椒面”等情况。建立重大项目资金统筹机制,完善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探索建立重大项目资金保障统筹机制,将有限的资金集中到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强化工作协同、政策协同、资金协同,使资金流与决策流、业务流、信息流更好融合。统筹三本预算,加强政府性基金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衔接,适时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适当调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益。统筹财政存量资金,加快预算支出进度,新增资金需求通过调整部门支出结构解决,压缩往来资金规模,收回结余资金和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用于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或重点支出。统筹政府存量资产,对于长期低效运转、闲置以及超标配置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探索拍卖、出租等盘活变现路径,将变现处置收入用于弥补因疫情导致的减收增支缺口以及“三保”支出需求。

2、进一步通过财税政策创新,支持和促进形成以三大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创新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财政扶持产业政策,完善产业引导基金制度体系,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分类管理、防控风险”的原则,加快企业扶持政策兑现,撬动银行和社会资本投入,进一步放大资金乘数效应,支持加快发展现代商贸、工业服务和健康服务发展,围绕恒隆广场、云尚国际等新商业地标,支持汉正街跨境电商功能区建设;加快发展工业服务,支持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等生产性服务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迈进;发挥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引领作用,着力发展医学研究、高端医疗、精准医疗、特色医疗、健康金融等业态,推动同济健康城建设,打造转型发展示范区。

3、进一步加大财政聚焦支持力度,加快推进“三大功能区”建设。运用好一般债券、专项债券和抗疫特别国债政策工具,及时调整、确定和加大财政政策的方向、重点和力度,将疫情防控、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建设、补齐医疗卫生教育短板与“三大功能区”建设结合起来,不断加大对“三大功能区”重点领域、重要项目和关键环节的财政聚焦支持力度,着力提高财政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按照硚口“三大功能区”战略发展规划,切实加强财政政策与税收、信贷、产业和土地等其他政策的有机衔接和协调配合,不断增强财政政策协调性,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整体组合效应,打造范围全覆盖、机制更健全、创新更全面的改革创新先行区。

4、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在社会保障、公共文化和市政市容公共服务等领域,积极培育和扶持政府购买服务市场主体。支持辖区中小微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推进综合使用订购、首购、推广应用等采购政策制定,提高中小微企业占政府采购比重,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积极推进在线招标、投标、开标,全面推行“不见面”开标,开展远程异地评标试点。开展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和担保费补助,积极推进政府采购合同信用融资工作,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二)深入推进财源建设,明确财源建设主攻方向,以项目税源为支撑,以总部税源为依托,以楼宇税源为突破口,以招商增量税收为补充,形成“梯次推进、依次递增、接替有序、滚动发展”全链条的税源增长格局;围绕组织领导、信息报送、激励考核、工作调度、督办检查和专员联络等,增强齐抓共管向心力,构筑全方位的“大财源”工作机制。

1、健全财源建设工作机制。围绕属地纳税,从财源领导小组、财源办、责任单位三个层面强化财源建设工作调度,财源领导小组以会议形式进行调度,研究制定年度财源建设工作计划及重大财源建设政策,调度财税收入,研究解决重大涉税事项,考核年度财源建设工作,区财源办负责财源建设工作组织领导、工作协调、问题收集、信息汇编等工作,责任单位主要领导亲自抓财源建设工作,将清单中的每项工作分解落实到人,并定期调度。加大重点企业和项目税收绩效考核权重,开展财源建设专项行动,下发工作清单,逐项确定收入目标,健全工作情况“周报告、月通报”常态化管理机制,增强收入组织目标的执行力。

2、深入推进项目税源。突出征收、挂牌、建安和销售等四个环节,对政府投资计划项目的税源全流程跟踪,保证项目有序接替,实行年度征收拆迁、土地挂牌和税收计划“三结合”,使项目税源成为我区收入组织的稳定增长极。在征收环节,针对被补偿企业、第三方机构,形成街道、城改局、税务部门多方参与共管的控税格局,力求资金补偿到位、税收征管到位。在挂牌环节,协调地块竞得企业办理地块出让手续,督促征收地块加快拆迁进度。在建安环节,加强在建重点项目跟踪监控,落实“见票付款”制度,督促建安企业属地纳税;在销售环节,对尾盘及售罄项目实行税收清算,对新建预售楼盘加大跟踪力度,随时反馈预售信息,确保税收及时入库。

3、大力发展总部税源。硚口发展空间相对不足,依托总部企业楼宇,推动企业总部化发展,提升税收属地集中率,是财政增收关键。加大总部企业培植力度,协调总部企业进一步提高外地税收在我区集中汇缴的比例及份额,开展税收筹划,特别是生产基地外迁和分公司较多的企业要积极协调,加快生产与销售、财务分离、单设策划步伐以及企业总部留驻工作,做到“身在外区、头在硚口”。强化重点税源评估,强化财税分析研判,做好对纳税过千万元重点企业税源监测和定期分析,全面掌握企业规模、结构和经营状况,做好跟踪服务,提高总部税源的贡献率。

4、深度挖掘楼宇税源。加强载体建设,鼓励甲级写字楼和星级绿色建筑建设,盘活空置楼宇资源,鼓励配套停车场建设,形成一批主题楼宇、专业小镇和特色街区。围绕打造“亿元楼宇”,对楼宇企业进行全面排摸,加快楼宇企业信息资源共享,突出楼宇属地纳税率考核,建立楼宇帮办工作机制,开展楼宇入驻企业税收属地促转工作。加大交叉企业促转力度,强化楼宇异动税源监控比对,把纳税评估重点放在楼宇内总部税收、行业税负明显偏低的企业。推进楼宇属地划转、优秀企业引进培育等工作,积培育区域经济发展新业态新动能。

5、强化招商增量税源跟踪。坚持“财税部门牵头、科学分类预测、强化结果应用、跟踪企业问效”原则,健全招商项目税源筹划评估机制,对工业服务、健康服务、金融业等重点领域和行业,按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不同税种确定税收评估标准,进行逐一明确评估,对招商项目税源情况进行测算,预估项目达产后税收贡献及单位税收等情况,结合财政扶持政策,提出评估意见,为招商引资项目提供财税评估支持。同时,协调街道及相关部门密切跟踪招商已签约项目税收情况,做好企业服务和税收筹划,挖掘招商签约项目的税收增长潜力。

6、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坚持依法依规征收,严格落实上级非税收入取消和减免缓政策;推动财政电子票据代替纸质票据和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管理改革,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度;强化非税收入征管,通过“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实现执收单位和执收项目“全覆盖”;注重日常检查与专项稽查相结合,通过“以查促收、以查促管”,提高非税收入征管科学化和精细化。

(三)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统筹各类资产资源资金,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做实做强可用财力,兜实兜牢“三保”底线,突出教育、医疗卫生和城市环境等重点领域,逐步构建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逐步提升和争取上级支持形成合力的财政“三保”投入新机制。

1、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在人员经费上,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加强对编外用工人员经费管理,逐步清理和妥善处理编外用人问题,配合相关部门规范编外用人管理,逐步减少人员经费支出。在项目经费上,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对预算执行未达到序时进度的单位,减少或不安排一般性业务项目支出;严格控制部门总支出规模,通过压缩项目支出保障基本民生支出和机关运转;对支出方向和重点发生变化的项目,及时调整用途,保障“三保”支出需要。在“三公”经费上,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加强预算单位“三公”经费实时管控,对“三公”经费情况开展日常检查。

2、做实做强可用财力。按照“盘活存量、优用增量、鼓励流量、提高质量”四量并举原则,开展财政专项资金清理规范,压缩项目资金,建立沉淀资金清理盘活长效机制,明确财政重点引导、支撑和保障的大事清单,开展可用财力测算,形成跨年度财力清单。多渠道开源,适当提高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比例,推进各类专项收入统筹使用。盘活变现存量资产,研究合理变现部分政府存量资产,将变现处置收入用于弥补因疫情导致的减收增支缺口以及“三保”支出需求。强化财政库款调度,加强库款运行监测预警,争取省市财政库款调度。

3、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持教育事业公平优质发展,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机制,支持教育优先发展,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支持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以政府购买服务、优惠政策支持及奖励引导等方式支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支持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发展,完善投入机制,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促进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推动教育结构和布局优化,支持资源整合和布局调整,全面改善硚口西部区域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加快推进硚口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和协调发展。

4、推进公共医疗卫生发展。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在古田区域推进区级综合性医院建设,推动汉正、韩家、古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档升级,优化卫生资源区域布局。支持强化公共卫生应急响应和疫情救治能力,支持同济医院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建设,支持市一医院、四医院扩建项目落地。扎实推进硚口西部健康产业园建设,支持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落地建设。

5、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坚持就业优先政策,把稳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突出位置,更大力度推进援企稳岗,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增加政策惠及企业面,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企业扩大吸纳就业,落实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政策;推进职业技能培训,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开展职业技能线上培训,对困难家庭成员给予生活费补贴。加强困难群众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中央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支持,支持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等社会救助和价格临时补贴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适度提升城市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健全城市社保养老保障体系,推进以医养融合为重点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6、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上级沟通、部门协同和市区联动,拓展符合专项债券发行要求的重大项目,做实债券申报项目储备,争取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支持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等领域项目建设,重点向老旧小区和硚口西部区域公共设施建设倾斜;支持城市绿道、微循环路和停车场建设,促进公共道路、排水应急和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完善,进一步提升西部区域城市生活承载能力;支持强化城市综合管理,高标准实施汉江湾生态综合治理,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和汉江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打造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三生”融合样板区。

(四)深化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加强预算支出项目库建设,深入推进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增强中期财政规划约束作用;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减少部门预算调整事项,缩小预决算差异;健全预算执行制度,盘活存量资金,深入推进预算信息公开,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

1、深化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完善基本支出定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推动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强化政府部门支出控制;完善项目库管理,加强预算支出项目库建设,完善项目设置和入库程序,提高入库项目质量;严格机关运行经费管理,加快制定机关运行经费实物定额和实物标准。加强人员编制管理和资产管理,完善人员编制、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机制。提高编制质量,增强中期财政规划对年度预算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各类新增支出需求原则上通过中期支出规划编列的规模内通过调整支出结构解决。

2、构建盘活存量资金长效机制。建立健全财政存量资金与预算安排统筹结合的机制,压缩结余资金规模较大的部门的年度预算安排。加强预算单位实拨账户管理,督促预算单位加快实拨资金账户中财政性资金的使用。进一步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加快统筹使用收回的存量资金,尽快形成实物支出量。

3、健全预算执行制度。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格执行区人大批准的预算,严控预算调整事项,切实强化预算约束。完善当年预算执行和下年预算安排挂钩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探索推进“大专项+任务清单"的财政资金整合机制,积极争取省市采取因素法、目标任务法、绩效考核法分配的相关资金。建立健全预算支出执行责任制度,督办预算单位支出进度。

5、规范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健全风险风控制度体系,严格政府债务预算管理、限额管理,加强债务风险评估、预警和应急处置,确保政府债务限额和偿债能力相匹配;妥善处置债务存量,硬化政府债务预算约束,多渠道筹措资金偿还到期债权本息,积极压减存量债务规模;树立项目资金通过专项债解决的理念,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积极申报一般债券、专项债券,弥补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杜绝“钱等项目”、资金滞留等现象。

6、全面推进预决算公开。严格落实预算法关于预决算信息公开的各项要求,依法按时公开预决算信息。进一步扩大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范围,细化部门预决算公开内容,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推进政府债务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五)深入推进财政改革,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掌握市区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先机,推动财力向街道社区倾斜,深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强化国有资本运营和监管,努力构筑比较完善的现代财政制度。

1、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紧跟市区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积极反映我区人均财力低、公共服务需求大、历史欠账多等实际情况,重新梳理事权,提出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意见建议,在新一轮市区财政改革中,争取市财政向我区倾斜。

2、推动财力向街道社区倾斜。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合理界定区职能部门与街道经费划分,进一步优化部门与街道财力分配,逐步扩大街道资金使用自主权,优化街道资金使用流程,完善财力下划动态调整机制,大力推动区级财力向一线倾斜,提升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增强街道社区办事服务能力,逐步建立权责对等、运行高效、有效制衡的支出责任制度。

2、构建现代国库管理体系。科学研判收支形势,加强库款运行监测统计,定期分析财政收支对库款影响,监测库款规模和变动趋势,合理管控库款。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盘活资金存量,逐步提高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进一步规范完善资金拨付审批流程,落实部门单位的主体责任,落实好资金支付单位法人负责制。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逐步推开国库清算、总会计实拨等电子化管理,取消纸质凭证流转,提高资金安全运行效率。推进国库信息系统一体化建恶化,完善财政财务一体化监管大平台,逐步推动预算单位财务报销系统、财务大数据监督管理平台、电子文件档案、统一门户等子平台上线。

3、改革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强化采购人主体责任,理顺政府采购主体与各方权责,确保采购结果实现相关绩效和政策目标,将采购政策目标嵌入采购人预算绩效目标,实施绩效评价,形成采购人对采购需求和采购结果负责机制,还“权”于采购人,还“责”于采购人。推动改进评审制度,强化专家参谋咨询作用,探索采购人引入专家参与采购活动各环节。引导采购代理机构加强专业能力建设,加快专业化服务转型,为采购人设定采购需求、拟定采购合同、开展履约验收等提供专业服务。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保障各类采购市场主体权益。

4、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加强资产配置管理,按照“先易后难、分类实施、逐步推进”原则,探索调剂、租赁、购置等方式配置,把好资产“入口关”。加强资产使用管理,发挥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动态管理优势,加强对资产出租出借行为监管,探索建立资产共享共用机制。加强资产处置管理,进一步规范资产处置行为。探索建立经管资产存量、增量与政府债务管理相结合机制,逐步建立涵盖各类国有资产的政府资产报告制度。

 5、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强区属国有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激励,完善重大事项核算和备案管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司内控制度;按照“事企分开”原则,推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转企改制。通过资产注入、业务转型和提升资质等方式,推动区国资公司、硚房集团、硚建投和硚环公司等四家区属国有企业做大做强。

(六)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加快完善绩效评价体系,深入推进财政监督,开展财政投资评审,加大治本力度,突出数字财政建设,通过“事前审核、事中监控和事后检查”有机结合,加快形成财政的大监督格局。

1、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贯彻落实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加快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形成“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应用、结果应用有问责”闭环管理。推进考评指标与区重点工作、重大改革有机结合,建立健全预算安排与绩效目标,资金使用效果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探索地方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和部门整体绩效评价,开展支出预算事前绩效评估,推进重点项目绩效目标跟踪监控和事后评价。开展重点资金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逐步建立健全分类别、分行业、分领域的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规范和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全流程业务。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评价结果作为调整支出结构、完善财政政策和科学编制预算的重要依据。

2、强化财政监督管理。聚焦“三大攻坚战”、重大民生政策和财政热点问题,开展惠企惠民直达资金、社保资金、政府债务等监督检查,确保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民生支出等政策落地落实。开展财政收支监督,强化财政收入质量监督,强化财政支出核查,严格控制财政暂付款事项和规模,建立财政对外借款清理长效机制,防范财政收支风险。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执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加强预决算公开监督,落实规范预算合规性审核工作,开展财经纪律执行情况专项检查,严防“跑冒滴漏”。推进内控管理提效扩面,优化完善内控制度体系,加大内控执行力度,推动内控建设由“立规矩”向“见成效”转变。

3、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将评审关口前移,使评审工作重心作为“重决算”转移到“重预算”上来。强化预算评审,将预算评审嵌入部门预算管理流程,确保区属重点项目工程预算纳入财政投资评审,并将评审意见作为安排预算的重要依据。深化“评”“审”结合,督促预算单位做好重点项目前期论证工作。发挥标准对预算编制和评审的基础作用,推进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发挥专业人才作用,通过外聘评审专家进一步提高评审质量,增强专业管理能力,突出基础设施政府投资补短板项目评审,积极配合补短板重大项目储备,严格控制项目工程造价。

5、推进数字财政建设。加快建设城市大脑财政系统,形成以资金和数据为核心的业务协同机制,进一步强化资金大数据分析能力。围绕专项资金、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土地出让、楼盘楼宇、电子票据、预算管理和财政财务等重点领域,实现财税之间、横向部门之间数据集中、在线共享,用大数据实现工作流、业务流、资金流融会贯通。

6、强化会计管理工作。按照上级要求,积极贯彻落实新财务会计制度,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和财务人员的培训辅导,提升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强化预算单位财务管理主体责任。积极关注资本市场动态和企业实际情况,做好企业会计准则修订后指导工作;完善并有效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和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十四五”规划制定和实施的领导,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发挥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指导作用,逐步形成社会广泛参与、政府引导、跟踪监督、适时修订和规范执行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通过网络、电子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让全局干部群众了解、关心规划,自觉参与规划实施,形成关心规划、实施规划的良好氛围。

(二)落实责任目标,强化监督考核。实行规划目标责任制,及时分解落实规划中具有可操作性的发展战略、任务和政策,明确部门分工,落实部门责任,并将其列入绩效考核目标。建立规范的中期评估和修订机制,在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及时总结规划进展情况,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未来环境的变化情况适度修订规划内容,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建立规划实施的监督考核机制,分年度和中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三)加强沟通协调,促进规范实施。按照一把手总负责,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各科室具体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理顺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妥善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充分发挥年度计划的作用,科学制定年度计划,把《规划》提出的任务目标细化和延伸到每一个年度计划中,保持规划实施的连续性。将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重大项目安排进行分解,落实到“十四五”时期年度绩效指标和发展规划中,促进总体规划的实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