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755148572/2023-23160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硚口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 发文日期: 2023-07-05 15:52
效力状态: 有效 文   号:
名   称: 硚口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关于落实2023年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任务进展情况的报告 发布日期: 2023-09-07 15:52

硚口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关于落实2023年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任务进展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3-09-07 15:52

区科经局关于落实2023年区委、区政府

重点工作任务进展情况的报告

区委督查室:

根据要求,现将区科经局所承担2023年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任务推进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锚定“数云智链元”五大方向,引进和培育企业20家,建成1个市级数字经济专业载体,推动数字经济规上企业营收达到150亿元。

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用好海军工程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院校优势,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验室经济,积极培育“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等行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8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40家。

(一)进展及成效:数字经济发展方面,新注册盛佳智慧科技智威智能科技等12家数字经济企业,成功指导金蝶软件武汉分公司入选湖北省云资源、云服务供应商,正在组织有关企业申报湖北省数字经济典型应用场景、武汉市第二批数字经济服务资源池。推动“新工厂”完成提档升级,建设成为以大数据为主导产业的数字经济园区。一季度,数字经济规上企业营收达到38亿元。科技企业培育方面,围绕促进科技型企业精准培育,重点抓好潜力企业后备库建设和辅导工作,联合街道、科技服务机构,大力开展后备企业摸底工作,形成“发现一批、服务一批、培育一批”工作机制。成功指导15家企业通过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评审认定,超额完成全年目标;积极推荐7家重点企业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目前工信部正在评审中。已跟踪服务100余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92家,提前完成市级目标挑战值

(二)存在问题:一是应用场景资源有限。在谈数字经济重点企业均对应用场景有较大需求,而我区现有应用场景资源有限,导致项目招引存在一定困难。二是科技企业数量偏少。全区新增市场主体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产品的科技型企业偏少,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增长压力较大。

(三)下步打算:一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紧扣我区数字经济发展主攻方向,深入挖掘区内已落户企业及在谈重点企业的上下游资源,以商引商、以商黏商,建立并完善数字经济企业招商目标清单,密切跟踪项目引进。积极指导企业开展各类申报,策划举办数字经济产业活动,宣传推介企业优质产品和技术,推动数字经济企业做大做强。二是强化科技企业培育。按照各类科技企业认定标准,遴选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高成长型科技企业,跟踪对接、主动服务、精准扶持。加大对科技型高成长企业的支持力度,在科研项目申报、研发补贴、科技金融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加大科技型企业引进力度,重点引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设计、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项目和企业。

二、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2万户,新增“四上”企业100家、“个改企”1000家。

(一)进展及成效:加大走访企业力度,针对性宣传进规财政专项奖励资金等政策措施,激发企业积极性;全面开展调查摸底,建立完善目标企业台账。

(二)存在问题:受区情约束,制造业发展空间严重不足,生产基地外迁企业逐年增多,新增规上工业企业难度较大。

(三)下步打算:理清制约培育企业及时入规的问题,积极协调指导、及时帮扶解决,为企业进规提档扫清障碍。加紧指导条件成熟的企业在窗口期申报入规。

三、强力推进双招双引

落实“创新十条”“招商十条”“人才十条”。

突出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园区经济,突出产业链招商,强化对签约项目落地开工的考核。

(一)进展及成效:创新政策制定方面,已制定完成《关于印发硚口区创新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硚政办[2023] 5号),深入了解并掌握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以“补短板”为核心,突出抓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工作。园区经济发展方面,成功推动D+M小镇、中技所分别获评省级专业型孵化器和省级众创空间;指导新工厂围绕市级孵化器标准开展建设,并适时组织推荐申报市级孵化器。

(二)下步打算:一是加强创新政策宣传落实。常态化开展惠企政策宣讲活动,帮助企业用好、用足、用活创新政策。全面及时落实各项创新政策,确保支持企业创新的普惠性政策“应享尽享”。二是提升科创载体建设水平。指导D+M小镇和中技所申报国家级孵化器和国家级众创空间,推动汉江湾(硚口)创新中心申报省级众创空间。

四、着力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增强创新策源功能,发挥桥科院、材保所等国家重点实验室作用,发挥葛洲坝、远大等重点企业主力军作用,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力。

搭建创新平台载体,强化研发平台长期稳定支持,打造环同济、环海工大创新带,建设创新街区、创新园区、创新楼宇,新增市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个。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持续办好品牌赛事活动,支持中技所医疗技术交易中心等平台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积极引进培育技术交易、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等中介服务机构,力争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2亿元。

(一)进展及成效:创新平台方面,协助多家科研机构实验室申报全国重点实验室。其中,同济医学院“人畜共患传染病重症诊治”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申报,桥科院“桥梁智能与绿色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已通过科技部批复,正在全力支持材保所“特种表面保护材料及应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新增2个市级科技创新平台——葛洲坝集团交通投资有限公司和武汉天利包装有限公司通过武汉市企业研究开发中心认定。创新空间方面,围绕市级创新园区(楼宇)建设标准,指导越秀等加大创新要素导入力度,促进现有楼宇提档升级,上半年新增创新面积6万平方米;三新和高投创慧2家创新载体成功获评市级示范创新园区(楼宇),数量位列全市并列第一,共计争取市级补贴200万元。成果转化方面,围绕促进科技成果供给端、需求端、资金端精准对接,举办“2023科技金融早春行”活动,促成中行硚口支行为旭日华环保授信1000万元。及早筹划和举办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充分发挥技术转移机构和合同登记站作用,已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29.52亿元。

(二)下步打算:一是强化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紧密跟踪支持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同济医学院、桥科院、材保所3个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向重要领域,在攻克“卡脖子”技术上取得更大成就,不断提升产品技术研发和应用能力。指导国家级培育对象湖北省诊疗设备工业设计研究院、湖北数字燃气产业技术研究院加速发展,支持一批重点企业申报武汉市级企业研发中心。二是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质效。加大技术合同登记工作的政策宣传力度,围绕葛洲坝、交投科技、桥科院等重点企业开展技术合同登记。结合街道、园区和中介辅导机构一起做好企业服务,安排专业人员上门开展技术合同登记指导工作,努力做到应登尽登。三是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积极推广科技信贷创新产品,促进潜力型中小科技企业加快成长壮大,助推金东方、普罗格、旭日华等科技企业登陆多层次资本市场。

五、加快建设数字硚口

拓展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推进智能服务普惠应用。

(一)进展及成效:重点抓好硚口区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库建设,广泛开展企业端应用场景征集和调研工作,目前已征集应用场景20余个。积极举办企企、企校交流活动,搭建传统企业与数字经济核心企业以及高校沟通对接平台,围绕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等数字技术融合应用开展交流,强化资源对接,拓展场景建设,成功支持举办2023普罗格生态用户大会暨硚口区数字经济招商推介会等活动。

(二)下步打算:持续开展企业端应用场景摸排工作,做好应用场景库的动态更新和维护,为数字硚口建设提供更多数字技术和产品支撑。积极搭建数字技术企业与各行业企业间资源供需对接平台,推进新技术新产品互采互用,促进应用场景落地。

六、谋划推进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

突破性发展民营经济,培育企业家精神。

(一)进展及成效:重点抓好惠企政策落地落实,全面收集整理国家、省、市最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出台《硚口区创新发展政策措施》,通过各类线上、线下渠道积极宣贯政策,为中小微型企业享受政府优惠政策和相关服务提供对接支持,通过发挥政策的激励引导作用,促进我区民营经济突破性发展。

(二)存在问题:一是企业生存发展压力增大。受外部环境影响,民营企业普遍面临“收支不平衡的生存压力”和“市场不景气的发展困境”两大问题。二是数字转型步伐较慢。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仍处于产业链低端,虽然对产品技术创新有需求,但难以依靠自身力量实现数字化转型。

(三)下步打算:继续围绕武汉市促进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惠企政策,开展好政策宣传落实工作,推动政策利好应享尽享、直达快享,从供给侧保障、金融惠企、稳岗就业等多个方面切实减轻民营企业负担,增强企业获得感,坚定企业发展信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