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755148572/2022-47665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发布机构: 区教育局 发文日期: 2022-05-18 11:55
效力状态: 有效 文   号:
名   称: 关于政协硚口区第十五届第一次会议 第202203058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2-06-20 11:55

关于政协硚口区第十五届第一次会议 第202203058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2-06-20 11:55

蔡斯斯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在硚口区推进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博物馆进校园”教育活动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全区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针对您建议中涉及的问题,区教育局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推进办理,现答复如下: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城市的文化和历史的浓缩,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武汉地区博物馆达124家,平均每10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实为“百馆之城”,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历史、艺术、非遗等多个领域,均有其独特的馆藏特色和人文内涵。硚口区各学校分别通过多种渠道,利用博物馆资源或开展与博物馆相关的教育活动,激发孩子们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探索之心。具体做法如下:

一、与思政课相结合

小学高年级思政课中有“走进博物馆”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走进博物馆,进行调查访问,了解部分文物的特点与价值以及文物的保护方法,开展汇报与交流,在对文物的了解中获得精神享受和震撼,体验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培养民族自豪感,受到“热爱文物、保护文物、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的思想教育。

二、与综合实践课程研学活动相结合

   小学中高年级综合实践课程中开设有博物馆研学旅行活动。学生通过集体交流确定研究主题,并自选研究子课题,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参观路线,自主制定研学方案,通过集体交流明确研学旅行须注意的安全事项,以此课程内容来提升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编制计划、相互合作、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培养安全意识、纪律意识、文明礼仪,激发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与学校文化、学校特色相结合

根据校园文化开发相关校本课程,其中也有不少优秀典型的案例。如:义烈巷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该校近七年来一直在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课程”,采取走出去参观、把资源引进校园等方式,让学生接触、了解祖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学校还建有“非遗课程活动中心”“戏曲大观园小博物馆”等,并开发成为校本课程,培养非遗文化戏曲文化小讲解员,学以致用,锻炼学生综合能力。

四、与学校春秋游实践活动相结合

博物馆免费为学生开放,是学校组织春秋游活动的一个常选地点,各校均有开展走进各类博物馆的活动。将室内参观与室外体验相结合,科普教育与休闲旅游相结合,是集科普教育、收藏研究、文化交流、休闲体验于一体的教育实践活动。

五、与寒暑假实践作业相结合

寒暑假期间,学校根据年段特点布置学生参观各类场馆,包括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等,纳入社会实践作业,让学生完成参观并制作相关实践成果作品,如摄影、日记作文、小报等。

六、与学校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

每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月活动、红色教育主题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市内的各个革命历史博物馆,参观学习历史、祭扫烈士陵园等,也是学校常选择的教育渠道和方式。

七、与纪念日教育活动相结合

每年的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学校德育部门将此纪念日纳入节日纪念日教育系列,加强宣传,增进对博物馆的了解。再如有关历史纪念日,革命纪念日、文化纪念日等,也可在这样的时间节点定期去相关博物馆的相关展厅参观学习。

疫情期间,硚口区教育局初教科了解搜集省市各博物馆场馆的网上云参观方式,推荐给学生和家长,充分利用网络用好博物馆资源,助力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关于健全博物馆与中小学合作机制、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还需要博物馆功能的迭代提升,提高博物馆展览的策划能力,增强博物馆与青少年的互动,改善讲解方式,让博物馆的展示与解说、教育方式更适合中小学生。

我们将进一步梳理各类博物馆信息,形成博物馆课程资源系列:红色教育类、历史发展类、非遗文化类、科学技术类、行业专题类等。将武汉市及湖北省内各类博物馆的相关信息推介给各学校和师生、家长,动员广泛参与走进博物馆的活动,加强与各类博物馆联系。探索与区内的博物馆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如硚口民族工业博物馆、园博园内的武汉自然博物馆(长江文明馆、贝林大河生命馆)、硚口非物质文化展示中心、汉正街博物馆等。高校大学里的博物馆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湖北大学博物馆、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博物馆、武汉音乐博物馆等高校博物馆等。通过馆校合作,设计一批基于博物馆资源学习、实践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安排学生参加以博物馆资源为学习内容的现场考察、研学旅行与社会实践活动,探索将博物馆资源引进校内,合作开展“行走的博物馆”等系列活动。

                         武汉市硚口区教育局

                                 2022年6月18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