硚口茶馆话当年(一)

更新时间:2021-09-22 20:08 发布时间:2018-10-08 16:14 来源:
 

茶馆又叫茶肆、茶楼、茶社历来是行帮客商买卖和打行情、休息娱乐的场所。

清代中朝,汉口镇的茶馆急剧增多,到了宣统元年(1909年),就有250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年),由于帝国主义列强无暇东顾,民族工商业得以顺利发展,从业人口不断增加,茶馆生意也随着兴旺起来,到了1918年,汉口就有696家茶馆。1928年后,增加到1117家。1931年武汉大水以后,百业萧条,大批失业者涌进了茶馆,茶馆生意格外兴隆,到了1933年,茶馆竟增加到1373家。

硚口是汉口茶馆、茶楼最多、最集中的地方,由于人烟稠密,商业发达,茶馆发展也快。硚口的茶馆,不论大小,都有“清水”和“浑水”之分。清水茶馆以卖茶为主,里面不唱戏、不打牌赌博。在浑水茶馆里,唱戏、标会、赌博全都可以。按照茶馆的规模,25张茶桌以上的是甲等,25张桌子以下的是乙等,5张桌子以下的是丁等。大茶馆多设在闹市区,茶客大多是接洽生意的商人。中小茶馆则遍布硚口的街头巷尾,茶客主要是各种手工业者。沿河沿江铁路边的茶馆,茶客不是码头装卸工人,就是水陆办货客商不过,大多数茶馆的房屋设备都极其简陋。

上茶馆喝茶也有种种规矩。规矩之一便是一天“三茶”,就是早茶、中茶和晚茶。早茶从早上开门到午饭时分,下午6点到晚上10点关门是晚茶时间。中茶的时间是下午。过了早茶时间,也得“换茶”付钱。喝早茶的大多在茶馆里吃早点。有些单身汉,一起床就上茶馆洗脸漱口,然后泡壶茶。这时候提篮卖早点的小孩,已经把饼子、油条摆上桌子,任凭茶客吃,吃多少算多少钱,剩下的还是由提篮子的收去。茶客有点事,要暂时离开一下,只要把茶杯靠着茶壶放好,茶馆里的人一看就知道这位茶客还要回来,不会把茶壶收去,别的茶客也不会占这个席位。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收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