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口竹枝词》看汉正街百业兴盛(二)

更新时间:2021-09-22 20:08 发布时间:2018-07-09 17:19 来源:
 

“京苏洋广巧安排,错彩盘金色色佳。夹道高檐相对出,整齐第一是新街。”竹枝词以白描的手法,真实地描绘了那时硚口徽州会馆附近的新街。街道店面最为整齐排场,那儿百货纷呈,错彩盘金,样样都好。那些精美的商品来自北京、广东和江南地区,大多是受雇佣的手工业者生产的。“蜀锦吴绫买上头,阔边花样爱苏州”,不仅有四川货,也有下江货。可见,当年新街商铺生意兴盛。

在汉正街,还有日益增多的本地手工业品和各地来的土特产以至矿产原料,这都反映了农业与家庭手工业日渐分离和农副产品商品化的趋势。在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社会里,商品贸易像汉口这样发达,确实是罕见的。《汉口竹枝词》中这样描述道:“四坊为界市廛稠,生意都为获利谋。只为工商帮口异,强分下上八行头。”原注:“银钱、典当、铜铅、油烛、绸缎布匹、杂货、药材、纸张为上八行头,齐行敬神(一种帮会活动)在沈家庙;手艺作坊为下八行头,齐行敬神在三义殿。”竹枝词里所说的,不仅包括银钱业商人,还包括广大的手工业者。

那时汉正街商业和金融业的发展也很突出。在汉正街经营茶庄、典当、绸缎、丝布的山西商人,利用闲置的资金,纷纷在店内附设票号。他们看到有利可图,就筹集巨资,专营以借贷和汇兑为主的票号。票号与官府勾结,代办政府库银,周转数额极大,还把一部分闲置资金转为借贷资本投入市场,来分享商业资本和手工业主的利润。《汉口竹枝词》云:“子金按月按时排,生意无如票号佳。街上不居居巷内,门悬三字小金牌。”这些钱庄在汉口各行业中扩展金融活动,促进了商业资本向着产业资本转化的趋势,极大地繁荣了汉正街市场,促进了汉口经济的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收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