硚口商业的兴起和发展——清代硚口商业的八大行(三)

更新时间:2021-09-22 20:08 发布时间:2018-06-11 12:12 来源:
 

清末汉正街“八大行”是:

粮食行 明万历元年(1573年),湖广漕粮由湖南陵矶改在汉口交兑,汉正街沿河码头始有粮食交易。清道光年间,汉正街市场有粮行、米行各十余家,多集中在杨家河码头、石码头、五彩巷、永宁巷一带。同治十年(1871年),在河街建有米市公所。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汉正街有粮食行40家,年交易额白银3600万两。

盐行 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汉口成为淮盐转输口岸后,淮盐经销成了汉正街大宗交易商品。清代,淮盐商人在汉正街武圣庙一带置产业定居,形成淮盐巷,后扩展至淮盐一巷、淮盐二巷,在淮盐巷建有淮盐公所。清政府在武圣庙设督销淮盐总局(征税机构)。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汉正街市场有盐行10家,年交易额白银500万两。

油行 清初,四川、湖北、湖南各地油商将桐油等通过水、陆运输汇集汉口,汉正街逐渐形成油行。据《中国经济全书》记载: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汉正街沿河油行10余家,多开设在打扣巷码头一带。这些油行以经营桐油为主,也经营植物油、皮油(制肥皂用),年交易额白银2300万两。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收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