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扬华中的苏恒泰油纸伞(三)
更新时间:2021-09-22 20:08
发布时间:2018-04-23 17:36
来源: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苏恒泰作坊的工人已达百余人,月产纸伞6000余把,资金积累也大为增加。除先后在长沙乡下购买水田300多亩、庄屋3栋(约值纹银5000两)外,还有4000余元的流动资金。直至辛亥革命前夕,苏恒泰伞店已跻身于叶开泰药店、万兴发帽子、老九如梳篦、牛同兴剪子等汉口名牌之列。年产纸伞80000把左右,并将销路扩大到豫、冀两地;特别是明油纸伞,销往河南最多。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为使业务更有发展,于是就在工人中挑选了一个平时忠于“苏恒泰”,又勇于负责,而压服能力又最强的左云程。经双方秘密协议,给他纹银300两,回湘潭开设作坊,按“苏恒泰”指定的原料做法,做成产品后,全部运汉口“苏恒泰”包销。在湘潭设作坊,离原料产地近,工人生活费用比汉口便宜,因此成本也较低。左回到湘潭,组织“左祥和”制伞作坊。不久,左的雨伞就源源运汉。“苏恒泰”货源充足,便把大火路的作坊全部结束。
这时,“苏恒泰”的销场除本市外,遍及黄陂、孝感、黄冈、汉阳、沔阳、汉川、鄂城、嘉鱼、麻城、罗田、天门、襄樊等地,并扩展到河南、河北两省。年产销量80000把左右。
宣统三年(1911年),因“苏恒泰”产品优良,驰名省内外,因此和汉口“叶开泰”、“老九如”、“牛同兴”等10家齐名,称为“十大名牌”之一。“苏恒泰”牌名,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到10月间,辛亥武昌起义,汉口发生血战,波及店和堆栈,全部付之一炬。第二年,店家又出资纹银2200余两,到汉重建店屋设备,但年销量降低到20000~25000把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