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扬华中的苏恒泰油纸伞(一)

更新时间:2021-09-22 20:08 发布时间:2018-04-09 17:29 来源:
 

清乾隆、嘉庆年间,湘、鄂地区已成为我国纸伞重要产区之一。清末民初,汉口纸伞与湘之湘潭、长沙,粤之广州、南海,苏之镇江,浙之杭州等地的纸伞齐名于国内外;而创设于清同治年间的苏恒泰伞店,其纸伞以优质耐用著称,是武汉传统名产之一。据使用过苏恒泰纸伞的人们反映,纸伞撑开后投以小石,伞面竟能将石子弹回;一把伞少则能用三五年,多则可用七八年。民国十七年(1928年)在湖北省区第一次国货展览会上,汉口苏恒泰纸伞曾获一等奖。相传在湖北汉川、钟祥、沔阳一带,昔日闺女出嫁时,定要购置苏恒泰的红面、蓝面纸伞各一把,红面的给新郎,蓝面的给新娘,以示红男绿女、美满姻缘之意。

“苏恒泰伞店”创设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创业人苏文受,原籍湖南长沙东乡石门坎,幼年学做雨伞,艺成帮师数年后回家,自种祖遗薄田,兼做雨伞出售,维持生活。清同治元年(1862年),苏文受在家乡生活不下去,来到汉口,在西关帝庙附近租得一间棚屋定居,每天到集家嘴河街摆摊,代客修理雨伞。集家嘴为汉水、长江交汇处,是货物集散地,帆船客户云集,因此修理雨伞的人也多。日久便积累钱30串文,购买了一些做伞的原料,利用晚上时间在家制作。制作时把伞骨、伞柄改粗,纱边增加两轮头发绳子,褙三层净料皮纸,打三道油,这样不但伞身坚固,而且防御力强,使用寿命长。做好后,就摆在伞担子上出售,售价每把240文,牌名定为“苏恒泰”。顾客买去使用后,均感到伞好,尤其农村群众更欢喜购用。于是互相介绍,渐渐供不应求。不得不雇工人来增加生产。这时,“苏恒泰”三字已开始在广大顾客中流传。

同治三年(1864年),苏文受在关帝庙魁斗巷口小板铺租得门面一间,正式开设“汉口苏恒泰伞店”。这时已陆续加雇工人12人,还带了三个徒弟。月产销量达500~600把,还时常脱销。为了巩固营业信誉起见,无论再俏,仍抱薄利多销的宗旨,绝不涨价和粗制滥造,因此更受到顾客的赞誉。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收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