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的民俗文化(五)
更新时间:2021-09-22 20:08
发布时间:2018-03-26 16:05
来源:
汉正街一带的灯会,在清代不仅限于元宵前后,实际上从正月初五各店铺开张起,直到三月清明节以后,都有灯会,《汉口竹枝词》云:“开张各店彩灯悬,鼓乐花筒到处喧。敬罢财神争道喜,灯笼热闹五更天”。这说明正月初五便开始了灯会。又《汉口丛谈》载:“汉口灯事,每于二三月间最多。周乔龄有《后湖晚步入市观灯》诗云:‘万林火树架星桥,蹴踏香尘市语嚣;自古繁华襄汉口,清明以后试灯宵。’可见后湖灯景更胜他市”。汉口郊外有此灯会盛景,市中心的热闹可想而知。
老硚口地区元宵的热闹、欢乐气氛,自清初康熙年间直到现代,仍然风光依旧。同其他地区一样,硚口地区闹元宵最为时兴的是张灯结彩,沿街游灯。康熙《汉阳府志》就以简练生动的笔墨勾勒出这样一副画面:“街衢结竹为门,挂彩张灯,庙宇尤甚。庶民精制各样五色华灯,间悬谜语。或装扮故事,导以锣鼓,沿街上下游戏,花炮、箫鼓、歌唱之声达旦”。当时汉口、汉阳的元宵灯会往往从正月十一日开始试灯,一直闹到正月十六日为止。
进入民国以后,在硚口一带,最为时兴的还是闹花灯。除了居民组织的龙灯、狮舞、彩船、蚌蛤、高跷等外,一些无业游民乘闹元宵之机,往往十几个人一伙,以布、竹为原料扎制出简易的龙灯,配以锣鼓,沿门舞动,并说些吉利话以博取主人的封赏。后来,龙灯之戏以其独特的形式,成为和睦邻里、联络感情的一种重要手段。民国年间成书的《新辑汉阳识略》就有这样的记述:“自前四日夜起,各村执龙灯上堡祀神,灯火辉煌,观者甚众。锣鼓喧阗,沿途不断,甚热闹。和睦者互相送观,不受招待,昏黄而兴,夜静而止,如是者五夜”。闹元宵、赏花灯这一传统娱乐形式仍为江城人民所喜爱,并不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