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的民俗文化(四)
更新时间:2021-09-22 20:08
发布时间:2018-03-19 16:12
来源:
旧时汉口镇的居民,过春节都图个吉利,家家户户,和和睦睦。到正月十五,要闹“元宵”。元宵节又称“上元”,这一天汉口家家户户都争相购买彩灯,欢度元宵。
清代汉口元宵灯会的盛况,《汉口小志》有生动的描述:“(正月)自十一日起至十八日止,家家挂灯结彩。小儿各买灯一具,燃点竞放以为乐,谓之试灯。四官殿与存仁巷等处乃灯市集场,卖者不呼灯名,但呼‘活的,活的’”。当时有一处四官殿在今硚口区居仁门附近河边,存仁巷则紧靠汉正街,直到今天,硚口地区居民仍然流传着一句歇后语:“四官殿的灯笼——活的”。清道光年间的叶调元在《汉口竹枝词》中写道:“四官殿与存仁巷,灯挂长竿样样全;夹道齐声呼活的,谁家不费买灯钱”。可见当时汉正街一带灯市之盛。
清代汉口花灯制灯技巧已十分高超。据范锴《汉口丛谈》记载:“汉镇于元夕(元宵)前后,灯市颇盛,刻翠镂花,裁云缀鸟,极为斗工争巧。耕云并引诗云:‘上元将近月波澂(同‘澄’),人集江头语沸腾;竹马鳌山争上市,梅花风里卖春灯’。”正是当时情景的写照。
清代元宵期间,除了每家每户张挂的花灯外,更有满街游行的龙灯,使节日更加热闹。《汉口竹枝词》曾描写汉正街一带舞龙灯的情景:“纸作皮儿篾作胎,龙灯到处户齐开;穿街入巷人多少,岂为看灯到此来”。而且,在舞龙灯的前面,有一人双手舞动系在长绳上的球形铁笼,笼内燃着红红的木炭,谓之“玩火球”。往往火球舞来时,本来挤得密密匝匝的人群立刻躲向两边。对此,《汉口竹枝词》写道:“各家店面有裙钗,看会看人挤不开;忽地两边都躲闪,迎风一路火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