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的民俗文化(三)

更新时间:2021-09-22 20:08 发布时间:2018-03-12 09:13 来源:
 

这些习俗,一直沿袭到民国年间仍是如此:

农历正月初一,俗称为“元旦”。这天,各家“男女早起,肃衣冠,焚香烛楮钱,拜天地家神,卑幼拜尊长,名曰拜年”(《汉口岁时记》)。此外,亲戚邻里之间,也互相拜年。拜年时,满口吉语。商人见面,多是“恭喜发财”;晚辈对长辈,则曰“越老越仙键”;长辈对晚辈,则说“狗头狗脑”,意即长命百岁。亲朋间关系较密的,进门拜年还要相互磕头。主人留客的菜肴多用“九子春盘,乃一方盒,内分九碟,装腌腊及新年时令喜庆诸菜。暖锅中有火突,用火炭,锅内盛鱼圆、肉圆、豆腐合煮”。

亲人之间的拜年,则另有一番规矩。首先是在年初一清晨,由家人率领全家先祭天地、祖先,晚辈依次给尊长拜年。尊长向晚辈讲几句吉利话。从初一到初三,哪一天到哪里拜年也有规定:初一是父族;初二是母族;初三是妻族。从初四起,才是一般亲友。

从初一至初三,各家循例不煮生米,吃的是除夕剩下的“接年饭”,盼望总是这样“有吃有剩”。有时用面条,豆丝、粉条与糍粑等当顿。三天之内,不用油锅炸食品,免得来年生活受煎熬。不泼残水到户外,不扫地,怕的是把“财喜”弄出去了。

初三的午后,焚香敬神,烧封门钱纸,名为“送圣”,也叫“送年”。各处庙宇掌管香火的人出来沿门挨户收年饭,年饭施舍完了的用米代替,不能露出丝毫吝啬之色。老人说:“越把越有,富贵长久。”

初三过后,大人们开始筹划元宵节的活动,并继续拜年,相互“请春酒”。小孩子们一天到晚板着指头算,巴不得早些玩灯。而在正月初五这一天,各商店都要开门营业,家家鞭炮齐鸣,“开张大吉”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收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