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兴酱园与金鸡牌酱油

更新时间:2021-09-22 20:08 发布时间:2018-01-30 16:28 来源:
 

解放前,汉正街附近的五彩巷有一家老同兴绍酒酱园,它生产的金鸡牌酱油、酱品在旧汉口享有盛名,深受汉口老居民的喜爱。

老同兴的老板是浙江诸暨人汤志轩,原在沈阳和安东(今丹东市)经营南杂货店酱园。九一八事变后,他感到东北地区在日本侵略军统治下,企业难以生存,转资内地,另图发展。乃于1935年将濮庆忠原在沙市的同兴酱园接过来,改名为上海老同兴绍酒酱园,就原址重新开业。抗战期间,西迁人口日众,对酒、酱的需求量日益增多,汤、濮等即利用此一有利条件,逐步扩展业务,建立分园。新中国成立前夕,已先后发展了30家。汉口老同兴绍酒酱园即为其中之一。

1946年,濮庆忠派李国志等来汉筹建新园。当时适有徐华林、王舒琳在汉口五彩七巷经营的同兴酱园,由于股东意见不和,无意继续经营,于是李国志以2000银元将该园厂房设备全部盘进,改名上海老同兴绍酒酱油园,股金总额为法币7200万元(约合9万银元),并成立董事会,议定各项章程。由李国志任经理,谢万生与李国桢任副经理。经过填土平地,维修房屋,增添生产设备,于19466月正式开业。该园除就五彩七巷园址进行酿造生产以外,并先后在园前的铺面和花楼街以及武昌民主路增设3个批零兼营的门市部。由于经营得法,业务蒸蒸日上,产品畅销,并能与当时的浙帮“五和”、“老顺泰”、“老鼎兴”、“大陆”等四家酱园争雄,而位列全行业之首。

老同兴名为绍酒酱园,但其实际生产以酱油为主,绍酒多由重庆等地兄弟厂运来销售。本园所产绍酒每年不过600坛,约3万斤左右,而酱油年产量达180万斤上下,占全行业总产量70~80%。至于酱品、酱菜、腐乳等品种仅为配套花色,适应门市部零售需要,产量很小。腐乳年产1000坛左右,酱品每年产三四万斤,酱菜年产量1万斤,食醋年产量2万斤左右。由于酱油为该园主要的大宗产品,而且利润较大,所以该园异常重视酱油的产量和质量。1946年开业时,主要生产设备酱缸为500口,后增为600口,木榨9部,后增为15部。采用烘晒结合,榨酱取油分级配制新法酿制酱油。此种酿造方法,具有生产周期短、出油率高的优点,是在市场上开展业务竞争的有力支柱。同时为突出金鸡牌瓶装酱油的地位,申请工商管理部门以“金鸡”为注册商标,精工细作,提高鲜度和浓度,并加入化学防腐剂,以防止酱油生霉。为创名牌、保名牌,首先从慎选原料入手。黄豆选用皮薄、浆足的品种,配料不用脚盐、矿盐,而用川盐和海盐。在配制方法上,按不同等级酱油,用不同配方,决不粗制滥造。当时武汉本帮酱园,每百斤黄豆拌合面粉20斤,浙帮酱园拌合面粉40斤,而老同兴却拌合50斤,因此所酿成的酱油,不仅浓度大,而且咸中带甜。该园认真操作,合理配料。他们配成的6个等级,是以双套酱油为基础,加以不同比例的甜面酱和双缸酱。制成的一、二、三级酱油装瓶出售,其余3个等级则作为散装酱油。如一、二、三级中有不合质量要求者,即作为散装酱油,决不装瓶出售。为了保证酱油鲜度,购日本产鲜度表一只,对每批所产酱油必加检验,必须达到42度方能装瓶出售。而当时其他酱园所产的瓶装酱油,仅有35度左右。因此金鸡牌瓶装酱油高出他厂一筹,被消费者称为“色浓味鲜,富有酱香的好酱油”。

老同兴的管理人员不多,除经理、副经理分工掌管全园行政事务外,设有内外账房3人,其余人员多为直接或间接参加生产的工人,少数为推销员和营业员。生产方面设有正副把作,负责安排全园生产,组织调动工人进行各种生产事宜,督促检查产品质量,并按销售情况调拨产品或安排发运。把作有职有权,不仅管理全园生产,并能向经理提出意见,对全园工人予以奖惩,甚至予以解雇。此外,还订有店规,用以管理职工,实行人尽其用,绝无闲员。在业务管理、财务管理和包装管理方面,均有一套办法,做到职责分明,有章可循。

在销售上以多种方法开展竞争,除充分利用3个门市部销售阵地外,还建立不少经销处或代销店,扩大销售网,送货上门,便利购方,甚至直接送货到消费者手中。他们推销的酱油50~60%销往市外,余系批售本市杂货店零售和餐馆自用,这些多属先货后款的赊销形式,于每月月半、月终收款,五、八、腊结清。

老同兴绍酒酱园非常重视广告宣传这项工作,特地指派职工一人,负责运用各种形式,办理广告宣传:在报纸上刊登巨幅广告,在街头张贴广告,发动职工作口头宣传。为了突出金鸡牌酱油,解放后曾在商标上印出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奖状,并标出武汉惟一的字样。同时在店堂内陈列大型木雕金鸡一只。此外,还不时举行大减价。各门市部开业时,就大肆刊登广告,实行优惠,买一瓶装酱油,另送一瓶。这些广告宣传,对扩大产品销售起到积极作用。

1949年武汉解放后,老同兴绍酒酱园继续经营,李国治仍担任该园经理,主持全园业务。他们正确执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策,有力的调动了劳资双方的经营积极性。加之城乡运输畅通,农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酱制品销售亦随之得到扩展,因而使已誉满城乡的金鸡牌酱油更加畅销。1950年参加武汉市工业品展览会,曾获市人民政府颁发的优质产品奖状。此后又参加中南区土特产展览会,亦获得好评。公私合营以后,经政府批准该园与原设于硚口区的“五和”、“大陆”、“复昶”、“四美”等九家酱园合并组成“武汉市公私合营老同兴酱品厂”,原老同兴酱园经理李国治、原大陆酱园经理王荣奎均担任该厂副经理。这一为人民群众生活必须的酱制品行业,在新的发展道路上继续前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收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