硚口最乡情地名——舵落口

更新时间:2021-09-22 20:08 发布时间:2017-04-28 11:54 来源:
 
                                           舵 落 口

据《汉阳县志》载:“舵落口,名拖落口,清代以前涢澴支流及沧湖诸水,常年由此达汉,后以口岸淤塞,惟夏秋水涨可通舟,古渡今犹存也”。由此可见,拖落口之名起因于水路不畅,常有行船搁浅,惟有将船拖至岸边而得名。

关于舵落口,当地流传有一则神话:数百年前,有一老翁隐修于此地湖上。老翁鹤发童颜,常踞舵头或垂钓或独饮,有时喃喃自语,有时狂放高歌,怡然自得。渔民偶见老翁之船顶云烟缭绕,甚异,疑为神仙,传闻开去。一日清晨,老翁伫立船头,手捧褐色葫芦里放出一股黑气,霎时一声雷鸣,其船沉于湖底,老翁竟腾空而去。当地渔民捞起沉船,不见其舵。一年大旱,湖水干涸见底,渔民在沉船处的泥沙下发现脱落的船舵,忽然船舵变成一条红龙,腾空降雨。人们感念仙翁脱落于湖中的船舵化龙降雨的大恩,便称这一带为舵落口。

古时为水陆交通码头,明清之际属汉阳县凤栖里,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在此驻防兵四名。1920年出版的《夏口县志》说,"舵落口在硚口上十六里。东带汉水,为西通德安府(今安陆市)之大路,铺面数十户。现设有警察,以资保卫。"舵落口正街仍有部分麻石路面和市瓦板房等集镇旧貌保留至今。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收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