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丝不苟普查
全区195名普查员,面对技术要求高、专业性强的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任务,通过培训、自学、求教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迎难而上,一丝不苟地完成普查任务。
汉水桥街皮子街社区地理范围大,工作难度高。普查员罗淑兰一接到工作任务,就认真进行实地走访调查。为克服手部手术后打字慢的困难,不耽误工作进度,她让女儿晚上休息前来帮忙。白天罗主任在外收集信息资料,晚上女儿到社区输入登记表,短短一个星期顺利完成地名登记工作。仁寿社区普查员鲁青为完整填报仁寿路天桥登记表,一寸寸地在桥上仔细寻找,终于在一个不太醒目的地方发现武汉桥梁局电话,于是通过电话,从他们那里获得了详尽的桥梁资料。
六角亭街社区普查员通过实地调查、走访、书籍、网络查阅,询问熟悉情况的老人,到各单位、部门收集资料,采集地名图片信息,确保完整填报普查登记表。顺道、荣东等社区普查员不厌其烦,多次联系企事业单位相关负责人,上门查询、核实地名信息。自治社区普查员登门拜访多位八旬老人,保证了水泵站、输变电站等登记表的完整填写。慈善、学堂社区利用辖区内育婴堂、汉口慈善堂、辛亥革命烈士陵园等纪念地和旧址,努力做好地名文化挖掘,大力宣传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全区普查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全区普初步确定的现今地名信息2424条,历史地名201条,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基本目录和报表的建立与填报任务。
因地制宜宣传
普查工作开始后,各街道、社区通过广播、黑板报、宣传栏、横幅、电子显示屏等形式,大力开展地名普查宣传活动,初步统计,已开展广播1000余次,举办宣传栏、黑板报123期,悬挂横幅128条,电子显示屏播放宣传260余次。
易家街将区情与街情、社情相结合,充分发掘辖区地名文化,将“舵落口”地名的传说及沿革进行了整理,刊发在宣传栏上,并发出《地名普查倡议书》,恳请辖区的父老乡亲:“您是社区的一员,请与您的亲人携起手来,用微笑支持地名普查,用行动参与地名普查,共创和谐易家。”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了广大群众对地名普查工作的参与意识,有力地弘扬了传统文化,增强了居民爱国、爱家乡的观念。